|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國家介入力挺房地產價格不可能長久 價格崩跌必致銀行巨額呆帳
【記者李途綜合報導】近日大陸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向金融機構發出預警: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風險波及銀行的可能性。這一警告表示,上海房地產泡沫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去年五月間,摩根史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首次明確預警:「中國地產泡沫即將破裂」,並特別提到上海房地產泡沫現象。十一月,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又說:「在我看來,中國的房地產周期正徘徊在大爆破的邊緣。」
上海經濟成長四分之一來自房地產
據上海央行的統計報告顯示,去年上海房地產貸款強勁增長,全年新增貸款超過一千億元,占中資金融機構全部新增貸款的四分之三強。據《全球經濟觀察報》報導,上海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在去年出現了明顯的上升,房地產直接拉動上海GDP增長約為17%,建築材料、房屋仲介和家具電器等其他因素的間接影響約3%到7%。也就是說,上海的經濟增長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直接或間接與房地產有關。
隨著上海房價節節升高,上海一般居民已無力購房。根據《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上海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所得,二○○三年為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元,二○○四年按一萬五千元計,若一戶按八十平方米計算(約二十二坪),平均房價已經超過年所得的十四倍(九七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前的香港,房價為所得的十一倍)。
熱錢湧入投機性購屋
據調查,上海投機性購屋比例很高,購屋不是為居住,而是為獲利。在上海市中心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公寓,電費僅夠維持一個冰箱的運作,說明這些公寓沒有人居住。浦東新區的一些住宅小區無人居住的房子占40%左右。 投機購房中很大部分是外來熱錢。去年上海的房地產湧入熱錢估計在三十億到七十億美元之間。《東方早報》報導,上海單價在二千美元以上的大樓中,境外投資者占五成以上。
這類熱錢,是在房價上漲的前提下擁入的。一旦意識到無利可圖,熱錢可能一夜間撤出。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熱錢還可能將上海房價推高,離上海市民的承受能力就越遠,未來房價下跌的空間越大,風險也就越大。《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文章說,上海將是泡沫破滅的第一個城市,上海房地產已經連續四年上漲,如果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市場將很快出現逆轉。
銀行危機加劇
《中國經營報》報導,房地產開發商在完成前期自有資金籌措之後,一億元的專案就能從銀行拿到一億五千萬元的貸款。貸款到手後,開發商會迅速償還前期融資中其他來源的「高額」借貸,然後挪用工程款、購房者前期預付款等進行專案運作。這樣一來,房地產開發中大多數的風險轉嫁到了銀行頭上。據悉,銀行超過半數貸款都是以房產做抵押的,房地產價值的風吹草動,必然會波及半數甚至更大規模貸款的安全。
近年來,摩根史坦利的研究人員一直使勁吹泡沫威脅論,頻頻警告對華投資者: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潛在危機一觸即發,不可貿然舉足進入。
國家力挺 難持久
經濟專家認為,中國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金融體系。中國政府公布的二○○三年數據,銀行資產中大約有25%左右的壞帳和不良貸款。但外界一般估計,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占到銀行資產的40%甚至60%左右。
房地產價格在中國目前經濟的鏈條中處於最關鍵的,卻也是相當薄弱的位置。中國政府力挺房地產價格,只許升不許降,導致中國城市房地產價格和居民收入完全不成比例。以國家財力撐托房地產價格不可能長久。有專家估計,未來兩、三年是最危險的時期。反之,如果房地產價格不跌,則必然出現高通貨膨脹。無論出現哪種情況,中國經濟都將面臨極大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