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門飾迎年神
日本人過年送「年賀狀」(賀年卡)、互相拜年、說吉利話、吃討喜的食物。這些習俗,都來自古老的中國。
才進入有「京都的廚房」別稱的錦市場,專售新年門飾的攤位就讓我駐足。這幾天走在街頭,聖誕節的氣氛還沒消失,民家的大門上就已經掛出各式各樣的「注連飾」。昨天我走過一家神社,還看到工作人員在正殿上方,正忙著掛橘子和小型「注連繩」呢!
日本人崇尚神道,以注連繩來表達神靈的進駐與惡靈止步,平日在寺院裡都見得到。
注連飾是新年必備之物,主要的成分是稻草束,大多數編成粗繩索,做成圈狀,再搭配稻穗、蕨葉或其他綠葉。裝飾在繩索上方的附件,有柿乾、柑橘、假的龍蝦模型、紙製摺扇、紙片或金銀紙繩等等,顏色多是偏紅的橘色。稻草繩就是注連繩,有的還染成綠色。
十二月下旬,民眾開始做年度大掃除。像京都的東、西本願寺,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左右時,會將殿堂內的塌塌米全部搬到大太陽之下拍打通風,還是地方大事一樁。
淨化後的民宅或寺院,除了在門楣中心放有注連飾之外,有時還會在大門兩側放置「門松」,以迎接年神。門松不可缺松枝,有時只用單枝,放在大門兩旁木柱下方,有時是盆景松與竹,再加上各種應景裝飾。我曾看過放有清酒酒桶「松竹梅」的,也有以風箏來裝飾的,風箏上還有寶船圖樣。
放風箏是孩童冬日喜愛的活動,寶船則是傳統年俗的主角。寶船上的乘客有七種福神,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教派,如神道、佛教、道教以及婆羅門教,六位是男神,僅一位女神,深受日本境內民眾歡迎。祭祀的廟宇分布各地,京都在一、二月之間有「七福神廟巡禮」活動,將七位福神一併參拜。
其中,大黑天是財神,左肩扛有寶袋,右手拿著「打出小槌」(萬寶槌),象徵財富與成功,搖一搖就能心想事成。惠比須是漁神,左手擁抱大紅鯛。福祿壽是道教的仙人造型。壽老人一手握有吊著卷軸的拐杖,一手握有扇子。手捧一座小塔的毘沙門天是戰神,布袋則是知足快樂之神,手執蒲扇和大袋子。智慧、音樂、辯才之女神弁財天,擅長彈奏琵琶。
民間傳說七福神乘坐寶船,在除夕夜時降臨人間。有趣的是,寶船的帆上有貌犬,據說會吃掉人類的惡夢。
年菜討吉利
過年期間講究閤家歡聚,並盡量休息,多半不再升火張羅食物。日本的「御節料理」是過年的年菜,營養豐富且耐久置,放在四方型四層重疊的漆器食盒內,食用時不再加溫。
錦市場簡直是京都家庭主婦的救星,現成的年菜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糖漬黑豆,象徵勤奮,因為日語「豆」的讀音「mame」接近「majime」(勤奮)。昆布卷也很暢銷,昆布發音「konbu」,類似日語「yorokobu」(喜樂)。紅咚咚煮熟的大尾車輪蝦象徵長壽,因為蝦的日文寫做「海老」!鯛魚是新年應景食物,也是因為鯛的讀音是「tai」,聯想到「medetai」(恭喜)。
另一種新年必備食物,圓形的米製年糕「鏡餅」,在許多平日專售「和果(加草字頭)子」的餅舖裡,常會接受年前的預約。
鏡餅買回家後,要先貢拜,再切開以火烤,或下熱水煮成年糕湯。寒冬中,全家圍著爐火,讓年糕烤軟膨脹,發出噗嗤之聲,再熱呼呼下肚,最有年味了。
除夜之鐘108響
有鐘樓又能主辦「除夜之鐘」活動的寺廟中,延曆寺、鞍馬寺、大原勝林院等都在很遠的郊外,可以選擇的,有真如堂、永觀堂、長樂寺、建仁寺、方廣寺、誓願寺以及壬生寺等,有的還有「甘酒」(即甜酒)招待。
十二月三十一日當晚,天氣清冷,隨時有下雪的態勢,我把能穿上的衣服全部上身,一行兩人在看了一半電視節目「紅白歌唱大賽」後,出發到京都博物館北側的「方廣寺」,只花了二十分鐘的腳程。
面對著方廣寺的鐘樓,早有不少人排隊準備敲響二○○四年最後的鐘聲。我們隨著隊伍,在近午夜的十一點五十分時,開始登上鐘樓,四、五人一組,輪流接近梵鐘。
現場只有數位工作人員,一位是和尚,在大鐘旁唸經,女性計數員則在大鐘旁的小隔間內為大家計數,其他的是負責維持秩序或指導大家敲鐘的。此時到午夜跨年,「除夜之鐘」由大家輪流敲出一百零八響,不能多,也不能少!
我打量梵鐘,上部的乳突排成數列,有一百零八個,代表人世間的各種欲念。銘文在中段說明大鐘的歷史或銘刻祈禱文。敲擊點稱為「撞座」,裝飾有蓮花瓣,在老鐘上早已模糊難認。
大鐘高高在上,靠一條粗繩拉動敲鐘的木錘,大家必須同步一起拉繩,才能將鐘錘送向前方。想大聲敲鐘很困難,有少數人站得不穩,還差點摔出去撞鐘!沒有練習就上場,這一百零八響鐘聲,好不容易才在眾人的努力之下完成,現場的長隊伍,也因大雪而提早散去。
初詣抽籤祈福
京都市民的開年第一次神社參拜(初詣),可以在元月七日以前到自己所屬寺院完成。元旦一早,天氣清冷,各地神社卻見人潮。
我們純看熱鬧,首先選擇前往位置稍北的下鴨神社。
下鴨神社的女性工作人員,身穿白衣「裨」,下身是紅褲(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