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99 期 2005/1/20 -- 2005/1/26 紀元副刊【淡海線上】
 
等 待(11版)
賴伯勇  
 

All things come round to him who will but wait.——Longfellow

願意等待者終會有所得。——美國詩人朗費羅



我們每天都有等候人、等候交通工具、等候上課的時刻,只要耐心地等,最後總會如願。

我喜歡搭乘捷運,除了便捷、舒適、乾淨等因素外,等候時間可預期是更大的誘因。看著電子儀表板上拉動的揭示,乘客可預知幾分鐘後就可登車啟程,不必像等候公共汽車一樣,對不定時的車班感到焦慮惶恐。在捷運月台上,你可以放鬆自己,好整以暇。

約會等人最叫人期望,也令人心急氣躁。心急守時的一方早早抵達現場熟悉地形,耐心等候。十分鐘、五分鐘、時間到,可是卻不見對方人影。在沒有手機通訊的年代,附近沒有電話,你能怎麼辦?只好枯等,或者選擇離去。現在有了手機,可以追蹤行跡,或告知對方自己在何處,找不到路還可電詢對方,互通信息,絕不會發生等不到人的問題。

可是,荳子,你能想像得到在不久之前,有一個女孩竟然願意為一個她所謂非親非故、無血緣關係的人冒著風雨飢餓,在鬧區等候五個小時嗎?我想,她不是一個痴心的多情人,就是一個重諾守信的現代人,奉行時下年輕人不見不散口頭禪的實踐者吧。

荳子,在我們生命中,有些事是不值得等待、不值得虛耗時光的。像是變心的情人、失去的親人,知道事過境遷,人事已非,無力挽回。除了平靜地接受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努力向前看、向前走外,等待是無法回到從前,重溫舊夢的。

但是生命裡有些具有價值的東西卻值得等待。記得在美國時,看到一群高中學生為了抵制青少年濫交、未婚懷孕、不負責任的風氣,爭取女性的自主權,發起「Say NO to Sex」的運動,呼籲青少年簽署公約,「只要親暱不要性」,把第一次留到新婚之夜。這個看似窒礙難行卻意義深遠的運動在美國一再發生,這使我連想起Vanessa William那首歌「將最好的留在最後」。

對個人的價值判斷,我們無從置喙,也尊重他人的選擇;但我相信,多數的父母與過來人一定支持這種想法的。

在等待中時間變長、變慢了,但只要耐心地等,得到的果實一定是甜美無比。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