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中國首次針對台灣立法 反分裂法掀軒然大波 港台媒體一致砲轟
【記者王珍綜合報導】台北市長馬英九原定出席香港大學一場學術講座,因港府拒發簽證而取消行程。最新一期的《亞洲周刊》披露,香港特首董建華曾派密使到台北,要求馬英九謊稱沒時間赴港,但遭馬英九拒絕。
這次港府拒絕馬英九入境,香港媒體普遍認為,決策者是北京政府,主要因為馬英九反對北京最近擬訂的「反分裂法」。因此北京認為,在今年三月份人大開會討論之前,馬英九不宜訪港。
北京此次背後操縱,遭港台媒體一致炮轟,港府十分難堪,拒絕發表任何公開評論。香港《蘋果日報》特約評論員張華表示:「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這都是極愚蠢的決定。」
反分裂法掀軒然大波
中共去年十二月十七日宣布擬訂的「反分裂國家法草案」,將在今年三月全國人大討論。這是中國人大首次針對台灣問題立法,在兩岸關係上掀起軒然大波。
中國表示,這項法案的目的是「遏制台灣分裂勢力,促進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反分裂法在台灣朝野引起強烈反彈,認為這是中國企圖透過單方面的立法用立法方式改變台海現狀,為日後武力犯台提供法律上的藉口。
在北京試圖通過法律手段反對台獨的同時,中國外交部最近還提出「一個重要準備、兩個一切、三個最大程度」的對台外交鬥爭最高原則。
「一個重要準備」指的是在加緊對台軍事布局的同時做好因應發生重大台獨事變的外交準備工作。「兩個一切」指的是整合一切資源、調動一切手段鞏固和發展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和「我強台弱」的戰略態勢。「三個最大程度」指的是最大程度加大對台獨勢力的壓力、最大程度加大對台灣人民的拉力以及最大程度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
《華盛頓郵報》認為,中共此舉可能是在新領導人接班後,藉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來鞏固中共政權及個人權力基礎。
從「馬旋風」到被拒登港
二○○一年馬英九訪問香港時,董建華高規格接待,親共媒體大幅度報導,當時香港刮起了「馬旋風」。政治評論家認為,當時北京是想利用馬英九的聲望來打擊台灣總統陳水扁。
而馬英九顯然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十幾年來,他每年參加紀念六四的活動。他也表示信仰自由是普世價值和基本人權,看到法輪功學員在大陸被迫害、被殺害,心中非常不忍。他強調出席法輪功活動,「不擔心會得罪哪一個政府、哪一個政權」。
從二○○一年的「馬旋風」到日前馬英九被拒入境,港府始終是個影子和中介角色。《亞洲時報》說,這次事件起了一個北京或香港都意料不到的效果,就是為馬英九澄清了他被指「親共」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