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95 期 2004/12/23 -- 2004/12/19 文明探索
 
讀腦測試的道德爭議(10版)
吳英編譯  
 

【記者吳英綜合外電報導】「如果問消費者是否喜歡奢侈的產品時,他們守戒律的道德一面會跑出來並說:『我不喜歡奢侈品』,但實際上他們的中前額葉腦皮層正在說他們喜歡昂貴的產品。」洛杉磯萊伯曼全球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提姆‧麥克帕特林(Tim McPartlin)說。

對行銷者而言,能掌握腦部對新穎事物的反應及其判斷,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麥克帕特林認為,傳統研究消費者喜好的技術實在不好,企業界總是無法從中得到消費者的實際購買模式。

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個大問題。麥克帕特林說:「在拉丁文化中,他們會說他們喜歡所有的東西,在巴西受到九分評價的產品,在德國只能得到六分。」

這個研究趨勢同時也受到批評。例如,極度批評神經行銷學的消費者團體「商業警報」(Commercial Alert)表示,這類研究是很危險的。

他們曾要求參議院商務委員會調查神經行銷學,並認為這類研究對社會構成威脅。「如果企業行銷者及政治家顧問能透視我們的腦部、並且掌握人民在投票箱前或超級市場內的各種神經活動,將會對美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最差的結果,是神經行銷學可以使宣傳更為有效並有可能導致新的極權主義、文明衝突、戰爭、群體滅絕及無數的死亡。」

為這項研究辯護的人則認為,科技無法強迫人們從事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加州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史蒂文‧奎茲(Steven Quartz)博士認為路斯金的評論是「認為神經行銷學會改變潛意識的假定,純粹是幻想的推論。」

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麥克庫勒(Sam McClure)博士及飲料研究的共同主持人認為,神經行銷學可能被用來保護易受損害的腦部。麥克庫勒認為說:「如果腦部成像研究能清楚地顯示那些較易受損的部位,那麼就有可能通過法律,以保護人們免受廣告的影響。」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