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於十二月十二日,假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台灣國會改選後兩岸新情勢」座談會。邀請國民黨和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及多位教授參與討論。
相較於選前的激烈造勢,座談會會場氣氛平穩而冷靜。對於本次選舉結果,國民黨與民進黨代表皆認為與配票策略有關。國民黨的張榮恭表示配票成功、民眾希望和平穩定等,是國民黨拿下過半席次的主因。而兩岸關係將是「危機暫緩、僵局持續」,並表示未來國民黨可扮演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防火牆」角色。
民進黨的許淑芬認為,民進黨本次選舉策略確實有需檢討之處,但這次仍是沿用「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此投票方式讓各政黨有空間去從事配票操作,只要配票得宜,當選席次便會增多,所以選舉的結果不必然與政見的好壞或路線的差異有關,也就是說,民進黨本次的席次少於國民黨,並不能用以說明民眾不支持民進黨的政策路線。
輔大教授吳瑞國繼而提出「跳脫藍綠、穩定格局」的呼籲,其他多位學者也表示,從這次選舉可看出台灣人民對於和平與穩定的期待,建議各政黨跳脫意識型態及個人恩怨的糾結,將台灣利益擺在第一位。未來若恢復與中國的談判,台灣政府的底限何在,以及如何因應「東協加三」所造成的經濟威脅,才是各政黨首要關切的課題。
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指出,台灣選民其實相當理性,制憲與正名在台灣社會已有相當的正當性,只是民眾期待的運作方式是步調和緩的漸進改革,而不是大張旗鼓的急速躁進。
《中央通訊社》副社長劉志聰認為此次選舉政治味道過濃,許多重要的民生、教育、金融議題反而都被模糊帶過。
至於兩岸關係,多位與談人皆認為有可能重新開啟與中國的談判對話。
座談會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邱太三致閉幕詞,他強調務實與團結的重要,也展望「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新制啟動後,未來的選舉能轉向較為良性的競爭,而選民的智慧也將發揮更為決定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