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94 期 2004/12/16 -- 2004/12/22 論衡【教育大家談】
 
以好試題領導出好的教學品質(8版)
王潔  北縣網溪國小教師
 

「考試領導教學」是台灣教育常常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身為國小教師,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我想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其實,精準地說,人們關心的不是「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而是「考試領導教學」的後果。「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是個幾乎無法避免的事實,台灣如此,歐美也不太可能例外,因為「考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檢核」學習成效,在教師可以做為改善教學方式的參考,在學生則可以做為改善學習方式的參考;既然考試主要為了「自我檢核」,那麼,關心檢核結果的教師學生,很自然地會去關心「考試的方式、考試的題型、或考試的範圍……」直接影響考核結果的因素,老師自然而然地會依據考試的方式來教授課程,不太可能跳脫考試型態天馬行空授課,放任學生自己去融會貫通後完美地通過檢核。

所以,考試的項目有「翻譯」,授課的重點就會有「翻譯」部分;考試的項目大半偏重「填鴨式記憶」,授課的重點也難以跳脫「填鴨式記憶」。相反的,如果考試偏重「理解式記憶」,授課重點就會轉向為「理解式記憶」。

腦神經訓練師王秀園在「記憶大考驗」一文中說:「一般家長比較會有這方面的迷思,以為記得越多越好,記憶力好是學習成功的要素,其實,孩子可以背下整篇的文言文,記下一大堆的方程式,可是,如果她們不瞭解學習的內容,沒有理解這些知識的意義,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這些記憶依舊是一個個單獨存在的記憶單位,並沒有形成思考的網路。」

老師如果以填鴨式記憶來考學童,孩子所記所學就是片面的、沒有形成思考的網路,沒有意義、沒法成為九年一貫所強調的「帶得走的能力」。所幸大部分的老師都不再出這樣的考題。

然而我們至少還有兩個隱憂:

其一、「參考書的問題」。教科書書商在「參考書」裡編寫入許多記憶性的資料,並且參考書(自修)為了增加厚度、增加難度,裡面的模擬考題仍舊充斥著「填鴨式記憶題」。筆者二、三十年前國小時代的考試命題邏輯(如選擇題、是非題),至今仍是自修考卷上常見的命題方式。老師如果未有自覺,或稍未留意,也參考「參考書」來命題,那麼,「教改」叫得再大聲,學生的學習成效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其二、「什麼是真正開放性、可以領導教學的考題呢?好的考題可以兼顧閱卷之公平性嗎?」這需要我們整個社會一起來思考辯論。筆者最欣賞的考題,是研究所的考題,要考你的英文閱讀實力,直接節錄一篇英語原文讓考生翻譯、摘重點。這種方式強迫考生要有全面解讀文章的能力,而不是單字記得多少、文法背得多熟。要考你的文史專業知識或知識分析能力,就以申論題問。如果出題者出題時總以提升學生之「理解力、應用力」為著眼點,相信今天各級學校的考試走向將大不相同,至於「申論題」衍生的公平性問題,有識者可以再對話、辯論、共商解決策略,畢竟,如果為了考試的「公平性」(如:是非題選擇題總有標準答案)犧牲掉試題的意義性(如:申論題較可以問出學生全面的理解力),然後又要批評考試領導教學,那等於是先「陷害考試」於不仁不義中,再對「考試」進行極不公平的撻伐。

「考試領導教學」既不可免,何不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如何以好的考試題目領導出好的教學品質/學習品質」、以及「如何對『具有考試意義』的活動進行把關」這樣的議題上面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