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研究中國經濟二十多年,與座談會主持人吳惠林教授都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開院元老。
在座談會中,張副院長提出這幾年來對中國經濟的觀察,認為其「內部改革緩慢,但對外開放積極」。由於張副院長過去長期擔任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幕僚,他特別由政策面的角度提出,面對大陸帶來的諸多問題,台灣該如何因應?
中國「內部改革緩慢,對外開放積極」
內部改革緩慢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市場機制不健全」。中共自一九五○年實施計畫經濟,到一九七八年開始改革開放,近幾年來,雖然沿海市場看起來頗為興旺,但實際上全國市場機能不一致,烏魯木齊的經濟變化跟上海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市場機能的一體性必須有許多配套,例如交通運輸、稅賦制度等等的配合,確實也是不容易的。
第二個造成中國改革緩慢的原因是「私有制不健全」。中國目前雖有私有制,但實質上仍以公有制為其經濟主導。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到現在,已發生過五次宏觀調控,每一次的宏觀調控產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但是都是為了壓抑某一類物資的過度投資。以最近一次二○○三年的宏觀調控為例,即是要抑制鋼鐵、能源等原料的過度使用。
關於外界關注的人民幣被低估的問題,可稱為「流血輸出」。因為,這造成了中國物品被低估,人民淪為廉價民工。由於中產階級薄弱,知識分子與中小企業缺乏力量,因此造成的中國民主化不成熟,也是經濟改革緩慢的原因。
中國經濟對周邊國家造成極大的影響。例如:由於中國廉價的工資,促使周邊國家的勞工工資無法提高。此外,還有諸多衍生問題如:周邊國家的資金流入大陸、生產大量劣質產品、貿易摩擦、人口移動形成的社會治安、疾病防治與政治滲透等等。
區隔中共,台灣必須民主化
台灣必須堅持民主化,才能和中共改革開放後的體制產生根本的區隔。因此,李前總統當時階段性的六次修憲,也正是為堅持民主化,次第井然地還政於民,並重新定位台灣的主體,建構兼顧民主與對等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的一系列必要措施。
「戒急用忍」是政策正確,但宣傳失敗。所謂的「戒急用忍」並非一味的不允許台商赴對岸投資。而是當時政府預見赴大陸投資的風險,基於保護本國商人而設的安全防線。除了投資基礎建設之外,政府限制個案投資的上限不得超過五千萬美元,並依據廠商的規模,訂定赴大陸投資的上限。
旅美政論家凌鋒(林保華)
二○○一年中共建黨八十周年,中共拍攝「你是一面旗幟」的電視片。當時,旅美政論家凌鋒寫了一篇「你是一個流氓」的紀念文章。
凌鋒本來是學中共黨史,不是學經濟的。他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幾乎在初中時就發誓大學要進文科。香港回歸中國那一年,股票大跌,他自己受損嚴重,從此開始關心經濟問題。
本次座談會上,凌鋒精闢地分析中國流氓經濟五大特徵。他說,中共奉行的是「五毒俱全」的流氓經濟。各級官員嫻熟「騙」、「賴」、「嚇」、「貪」、「搶」等五大騙術。
無賴與騙子的混帳經濟
關於騙,中共的經濟帳有好多本,因為是個混帳,所以也可以說是個混帳經濟。中國經濟改革後,中國經濟數字也控制得很好,不是經濟控制得好,是數字控制得好。中國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年初訂定「計畫」,年底數字一定差不多。
關於賴,中國改革開放經濟,是把袋子打開,讓你們的錢都進來。中國這幾年的進步是靠國外的金錢。北京先後搬出「一國兩制」、「台灣經驗」,從港台撈了不少利益。現在卻說什麼不准台商在中國賺錢而去支持台獨等等,似乎兩岸經濟交流只便宜了台灣似的,完全是耍賴的行為。
共黨的耍無賴也表現在要求西方國家承認中國是完全市場經濟,領導人跟馬來西亞領導人見面時,強迫馬來西亞簽名承認。他們為了要在中國賺錢,就只好簽名了。
恐嚇他國的流氓
至於中共一貫的恐嚇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若谷十月參加華府舉行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時說,人民幣匯率若倉促浮動,將引發一億難民湧到南韓、日本或美國。
中共曾用「人海戰術」來威脅西方國家,說是中國萬一崩潰,難民將湧向西方。這一招不但在六四後恐嚇西方國家見效,現在又在金融領域發燒,目的只是不願改變匯率。
這充分說明了其恐嚇他國的流氓嘴臉。
貪官搶錢,再轉移到國外
回顧中國八十年歷史,中國就是靠搶老百姓財產。一開始把地主的地收歸國有。一九五六年,將給農民的土地,又收回來。後來,紅衛兵到你家抄家,首飾、現款。改革開放後,又把黨的財產又落到官員手裡。搞經濟建設他沒本事,搞搶劫花樣百出。贏的就落到官員口袋裡,輸的就由國家來承擔。
對於中共,你罵他,他不管(臉皮厚),可是如果你影響他賺錢,告訴其他國家不要去投資,他就會說你是反革命。這就是五毒俱全的流氓經濟。
中國企業到香港上市,大家才發現很多數字都是不實的。台商準備回台灣上市,實在很可怕,因為你根本沒有辦法監督他的情況。
旅美中國異議作家曹長青
旅美中國異議作家曹長青來台灣學的第一個名詞是「凍蒜」,他說,中國人還沒辦法追求「凍蒜」,他們還在「清算」,這兩個名詞就造成兩岸很多的不同。他主張,兩岸應一起改國號、國旗、憲法,這樣才可能形成某些關連。
數字說明中國經濟外強中乾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覺得「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若以占全世界的比重來看,中國經濟占比重最高的時期是在一八○○年。當時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33%,整個歐洲當時占23%,美國才0.8%。
一百年後,中華民國成立的前十二年,中國經濟占全世界6.2%;再一百年後,一九九七年占3.5%,去年才升到4%,目前規模大概只等於一個紐約州。
再以當前中國經濟的實質現象觀察,舉例來說,中國呆帳比重太大,占GDP的40%;城鄉平均失業率大概20%,8%的成長率不能平衡失業率;16%的中國人每日生活費不到一美元;47%(六億多人)每日生活費不到兩美元。
中俄改革境遇迥異
再與俄國經濟比較,中國經濟問題出在沒有政治自由,也沒有實行私有化。俄國當年走了震盪療法,一下子從國有制變成私有制。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反對,說這麼做一定會很糟糕。結果現在俄國經濟相當好,過去幾年以每年5%的速度在成長。
中俄改革的歷程迥異,和領導人與知識分子有相當大的關係。天佑俄國,因為俄國共黨領導人一個接著一個死,中國每個領導人都很長壽,有改革想法的不是先死了,就是被關起來了。
根據最近一項俄國民意調查,多數人認為,使俄國強大的因素是強大的經濟。現在的俄國人對於建立強大的經濟有興趣,對於建立偉大的軍事蘇俄沒興趣。
現在俄國每一百人中有四十二人有汽車。可是中國每一百人中只有0.6%有車,這還是國家統計局的數字,照例還得刪去一半。
中俄經改過程中,知識分子起什麼作用是關鍵之一。俄國的知識分子仍保有良心,徹底揚棄共產主義。可是,鄧小平復出時,許多知識分子還在膜拜。劉賓雁寫了幾本書,所謂第二種忠誠,還是在講要忠於共產黨。
台灣有言論新聞自由、投票自由,而在中國,有兩千多家報紙,有二十多家報紙集團,可是全是國營的,等於是同一家。中國現在是馬列邪教與共產黨性質合作,最殘酷的就是用精神病院來治療正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