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佇足於寬敞又乾淨的湖口街道,細細品味一戶戶具有吉祥意涵的各式藝術剪黏,一份古樸寧靜油然而生……
說起新竹湖口老街,總讓人有一種懷古探幽的期待。
金秋的早晨,秋風迎面,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此刻街上遊人並不多,沒有人雜叫賣的喧囂,如此更能悠閒地細細品味在地的人情風土,映入眼簾的天主堂據說是湖口火車站舊址,在襯有彩色玻璃的教堂下方是一尊雙手合十的聖母像,好像為這塊土地人民在祈禱,靜靜地守護著老湖口過往的繁榮與蕭條。
歷經興衰 風華再現
湖口老街的發展和清末從基隆到新竹鐵路的開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地方耆老的描述,當時火車接送南來北往一車車的商人買辦,人潮帶來商業的發展,當時還有戲院、郵便局……因此街市的建築也不同於傳統客家的三合院,多是住商合一的設計,以便利貨物的進出,每戶寬闊的亭子腳顯得氣派而大方。
民國十八年火車站遷移之後,老街商機不再,商家一一搬離,老街也從絢麗回歸平淡,後來隨著社區總體營造之風的吹入,鄉親經過多次的協調,共許一個讓老街重生的夢,舉凡街道商招的規劃、電線桿的移除、各式管線的地下化、電錶水錶木框的齊一設計、老厝的鋁窗恢復成檜木窗……都是在大家盡量以整體規劃為考量的前提下努力促成。一個看似沒落的市街,在村民齊心協力打拚下又重新賦予老湖口新生。
東西合璧 展現新風采
<漫步在三百餘公尺的老街,商業氣息並不明顯,能不受打擾地欣賞著屋舍立面的設計,則是其他老街不及之處。老街的房子是東西結合的款式,日據時期,許多日本建築師引進西洋風格的建築設計,在地的建築師傅也到艋舺或北港等地觀摩與學習,融入東方的傳統,展現出這種屋身屬閩南式而立面為巴洛克式的老街建築新風采。
佇足於寬敞又乾淨的街道上,細細品味著一戶戶具有吉祥意涵的各式藝術剪黏,「憨番扛厝角」、「蓮蓮有魚」、「三官大帝」……這些剪黏、雕刻都是民俗工匠花工夫一點一滴地塑成,而人物與雕花色彩不褪的秘密是工匠師將生石灰與黑糖和在一起攪拌後,再加入松仁,如此就能讓顏色更能持久。這種做工細緻且具有傳統內涵的藝術創作,在現今生活中已很難見到。
中午時分,從小吃店傳出陣陣薑絲炒大腸的香味,更是令人食指大動,還有傳統客家板條、桔醬、福菜乾、菜包、肉粽……客家風味美食都十分道地!
從寧靜安詳的老街遠眺,高鐵的工程正在加緊進行著,交通的發展看似拉近了城鄉距離,可是人與人的距離似乎漸行漸遠。老湖口夾在車水馬龍的台一省道和高速公路間,像老僧入定般不為外界的紛擾所動。若您也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探訪這情深意濃的老街,或許也會和我一樣,發現一個感動自己的新視野。
湖口老街交通路線
南下
中山高由楊梅交流道下,接台一省道往南約十二公里,經過湖口國小後,注意一個右轉往新湖口的路標(117縣道),在該處紅綠燈左轉進入小巷子,直走到底可看到湖口天主堂,再左轉即是老街。
北上
中山高由湖口交流道下,接台一省道往北行,經過五十八公里處後注意一個左轉往新湖口的路標(117縣道),在該處紅綠燈下右轉到小巷子,直走到底,再左轉即是老街。
搭車:可搭新竹或中壢客運走台一線班車,在湖鏡村下車,步行約二百五十公尺即可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