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85 期 2004/10/14 -- 2004/10/20 文明探索
 
禽有禽言 獸有獸語?科學家看法各異(9版)
鍾原編譯  
 

【記者鍾原編譯】二十世紀七○年代,動物行為學家訓練猿猴結合肢體語言和表意符號來提問;聲學家發現鯨魚和大象都能發出次聲波與同伴交流,由此人們開始相信動物有語言交流能力。但是,科學家對於是否「禽有禽言、獸有獸語」仍然持有截然不同的分歧。

德國研究人員稍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中表示,牧羊犬「里科」不僅能夠根據名稱分辨兩百種物品,甚至還能從一堆熟悉物品中發現新事物,並記住它的名字。

但是,耶魯大學的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安德森教授(Stephen R. Anderson)聲稱任何這樣的行為都不能算作具有語言功能。他認為動物學會記住的這些符號和聲音只不過是些有限的詞彙,就像紅綠燈或棒球的暗號一樣,並不符合人類複雜的聲音語言或肢體語言。

安德森表示:「你可以教會一隻鴿子按下六至七個小按鈕來獲得穀子,但那不是語言!黑猩猩在大量訓練後能夠學會兩百種左右的符號,但它們幾年後就忘得一乾二淨,而兒童的詞彙量會不斷擴大。」他表示兒童還可以意識到聲音可以用於組詞成句,但目前還看不出動物也能如此。

安德森的觀點遭來其他人的極力反對。薩維奇‧楠姆柏教授(Emily Sue Savage-Rumbaugh)研究猿類二十五年之久,她在喬治亞州立大學研究的部分黑猩猩從出生起就被灌輸語言,學習各種符號。

一隻名為甘吉的黑猩猩能聽懂「去拿微波爐裡的番茄」,並真的照指示拿出番茄。她說,猿猴甚至能表達出他們是快樂、痛苦還是疼痛,偶爾還會調皮的提醒飼養員幾天前許諾的獎勵。

和大猩猩「可可」一起生活近三十年的弗朗‧派特森說,可可能像一個五歲兒童那樣說出你注視的一些東西,牠會以揚眉來表示疑問,用畫符號表示贊同,另外牠還能使用其它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質疑動物語言天分的語言學家,被指為肆意提高語言定義的門檻,以使動物永遠無法企及。薩維奇‧楠姆柏教授表示:「他們將一直否認動物會說話,因為這在他們的世界觀裡是無法接受的。」

無論動物是否具有所謂的語言功能,動物之間的交流確實非常微妙,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比如,蜜蜂翩翩起舞指示蜜源的方向和距離,猴子和松鼠對天敵都有獨特的預警叫聲,動物們甚至會通過聲音戲弄彼此。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