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在這段練習的時日中,村人也體會出拔河的樂趣,因此有人亦由此而愛上了拔河,喜歡上了那根繩子。甚而有人發現由於那根繩子,茶山村人也凝聚了團結的意識……
那些日子,在茶山村的聚落廣場午後,總會響起一陣陣的吆喝聲。
吆喝聲是來自於村人手上的那根繩子。
為了參加阿里山鄉的鄉運,茶山村的村民在半個多月前就密集排訓,而在各項集訓中,最能引發村人共鳴參與的就是拔河。這原因,一來是拔河的訓練場地就在村落的中心廣場,二是選手們的家屬及村人都會到場觀看加油。
於是那些時日的午後,部落的廣場上就迥異平日的靜謐而顯得熱鬧非凡。
學拔河 集訓摸索三部曲
剛開始時,村人都以自己對拔河的印象來練習,那時可說蠻力重於一切,就在似是而非的懵懂摸索裡,村民分成兩隊努力的演練,有時還把繩的一端繫縛於粗樹幹上練習,儘管看似尚無章法,不過倒也逐漸培養出村人的默契之心。
後來有人提議觀賞拔河的影帶,由此再做揣摩,於是在七嘴八舌的聲浪中,大家對拔河的認知似又往前邁了一步。然而真正帶領茶山村人走向拔河正途的,卻在等到國家級的蔡三雄教練來到之後。
蔡教練曾是健力選手,目前服務於埔里基督教醫院,他曾代表國家參加國際的拔河比賽,並由此而晉升為教練,為國內培養出不少的優秀拔河人材。讓蔡教練成為茶山的推手,是茶山基督教長老教會鄭信得牧師。由於蔡三雄教練本身也具牧師身分且熱心推展拔河運動,因此就不嫌路遠的上到茶山。
蔡教練到茶山後,不但身教言教地指導村民拔河相關事宜,同時還特地帶來一條正式比賽用的拔河繩子贈送給茶山村。
村民得到蔡教練的悉心指導後,果然對拔河有了深一層的體認,由之團隊默契就愈入佳境。從集訓起每日陪著村民練習的村幹事賴榮賢,此時臉上也逐漸泛起笑容,而在這段練習的時日中,村人也體會出拔河的樂趣,因此有人亦由此而愛上了拔河,喜歡上了那根繩子。甚而有人發現由於那根繩子,茶山村人也凝聚了團結的意識。
友誼賽 增強實力與默契
而在赴阿里山鄉運之前,茶山村的拔河隊員在蔡教練的安排下,還先至南投信義鄉的久美村做友誼賽。那次猶似遠征的暖身活動中,茶山村民與久美村民做了一次很好的聯誼,在切磋中也較體悉了自己的實力與應對之法。尤其是面對陣容整齊的信義鄉拔河代表隊時,更如一場美麗的淬練,在那場勢均力敵的比賽裡,村人無異又吸收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在久美村的友誼賽後,一心求好的茶山村隊又驅車赴至同是信義鄉的新鄉村,因為在那裡有整套的拔河設施,實力雄厚的信義鄉拔河隊就是由此培訓而出。除了教會,已全心投入拔河運動中的鄭牧師此際不時以手中攝影機,記錄訓練的種種景況。
回到茶山後,隊員們更加勤練不輟,女選手們以男隊員為對手,而男隊員有時即以車子為訓練的對象,實力與默契就在每日的午後練習中愈益地堅強鞏固。
終於,鄉運來了。
心凝聚 更勝比賽輸或贏
在太陽尚未冒出日頭的清晨中,茶山村人結集村內能調動的轎車、休閒車及卡車,每車都坐滿人地一起奔赴鄉運所在地——樂野村。
關心有些村民尚未進食,熱心的鄭師母還沿途追趕車子遞送早餐。
由新美、山美一路蜿蜒而上至龍美,颼颼冷風與陣陣霧氣不時迎面襲來,還好有經驗的村民已備妥了薄毯禦風。而就在轉往樂野的途中,美麗的阿里山雲海乍然浮現於遠近山頭,一抹金光隱隱地欲從雲端中揮灑而出。
就像從雲層中透出的那抹金光,無論勝負,拔河的繩子已把茶山村人的心拉結在一起。
茶山札記 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