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台灣電子股超過二成股價跌破票面 大陸樣板民營企業暴起暴落被接管
【記者李直綜合報導】台灣股市今年連續爆發高科技類股財務弊案。九月六日證券交易所以「訊碟」科技公司無法提供二十六億元海外私募資金流向的證明文件,將其打入全額交割股,並自九月八日起執行。這是繼今年六月廿四日證交所因「博達」科技六十三億去向不明,暫停其股票交易,隨後以「財務報表不實、掏空公司資產、內線交易、背信」等罪嫌將負責人移送法辦,震撼台灣股市後的另一個弊案。
訊碟為國內光碟壓片大廠,八十九年上櫃期間,股價一度飆到五百十二元。不過在九十年開始,股價就掉到百元以下,目前不到四元還乏人問津。因先前博達案使簽證會計師遭到嚴懲,引發會計師嚴審半年度財務報告效應,迫使多家上市、上櫃公司在半年報中承認虧損。八月卅一日截止日時,訊碟最晚申報,果然事有蹊蹺,半年報揭露海外轉投資虧損四十二億元,經台灣證券交易所實地查核後,再發現投資海外基金二十六億元的訊息延遲公告,隨即引爆資金疑似遭掏空案。
訊碟董事長呂學仁九月一日承認投資策略錯誤,他以辭職下台向社會大眾道歉。呂學仁夫婦因在八十九、九十年間涉嫌內線交易,高等法院日前才判處呂學仁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併科罰金新台幣兩百五十萬元,呂妻判刑一年,併科罰金一百萬元。高院判決當時以罕見嚴厲口吻,直指呂學仁的行為「形同詐賭」。
根據一家證券業者統計,股市不只博達、訊諜等少數地雷公司,台灣五百七十家上市、上櫃電子股中,截至上週五收盤為止,共有一百廿二家股價跌破票面十元,比例高達21%!這些公司往往透過應收帳款、私募型基金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從事各種財務操作美化報表,吸引投資人買進,甚至有投信和外資吹捧。然而若無基本面的實質產出,叱吒風雲的股票往往轉瞬淪為雞蛋水餃股,坑害無數投資人。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最近爆發第一家民營上市「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不當海內外投資弊案。這家原本被中國視為「樣版」的風光企業,因資金取得困難、野心太大而導致暴起暴落,同樣牽累無數廣大投資群眾。兩岸經濟體制與成熟度不同,投資人同樣股市夢碎,令人不勝欷噓感歎。【相關報導見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