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78 期 2004/8/26 -- 2004/9/1 文明探索【李昌鈺專訪】
 
生有靈犀 破案神奇--專訪 李昌鈺(89版)
專訪當代福爾摩斯 李昌鈺
葉書行  
 
李昌鈺博士在康州警政刑事科學中心實驗室接受採訪。(大紀元)





























八月四日上午天清氣爽,記者驅車到美國康州子午城(Meriden)警政刑事科學中心李昌鈺博士的辦公室,李博士已經在那裡等著了。李博士平靜隨和,精神飽滿,根本不像已屆耳順之年的人。記者隨後瞭解到,李博士前晚剛從紐約演講回來,到家時已是子夜,處理了一些事情到凌晨兩點才休息,而五點就起床繼續工作,直至記者到來。


演講排到2008年

李博士的秘書介紹說李博士平時非常忙,要約見他很不容易。李昌鈺自己也說,平均每天要開二十到三十個會議,有幾百通電話,每分每秒都得用上。前晚從紐約回康州的路上,三個手機輪流轉,共接打了一百多個電話,李太太和同車的朋友開玩笑說當了幾小時的臨時秘書。

美國的一些機構請李昌鈺去演講,現在都排到二○○八年了,但是他對華人總是青睞有加,每年總要抽出時間到華人學校和社團免費演講,其淵博的學識,平易的態度和幽默的風格給各地華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演講很像單口相聲,常常逗得滿場觀眾捧腹大笑。

李昌鈺說:「上世紀七○年代,美國的社會環境很特殊,那時歧視有色人種,尤其認為華人只會開洗衣店和做飯。當時全美所有的鑑定中心都是白人主管,而法醫學領域幾乎沒有東方人。做這一行要求思維周密,反應快,語言能力強,因為要面對法官論辯,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挑戰性越強,我越喜歡。」


面對挑戰 贏得尊重

李昌鈺認為華人在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主要是不瞭解美國的歷史和習慣。中國人很勤奮,也很聰明。但是缺點是每個人單打獨鬥行,團隊精神就不行了。這些都要克服才能受人尊重。

他強調:「靠權勢和錢財而獲得的尊重是假的、短暫的,一旦失去權勢或破產了,朋友都會不見了。中國從古到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在破案的時候,我總是先去做,遇到最困難最危險的案件時更是這樣,不能夠只讓大家去做,而自己不做。一般鑑定中心的主任都不會自己做試驗,而我不但自己做,而且遇到大案,都是親自坐鎮。時間長了,就會贏得人們內心的尊重。」


五大成功秘訣

在被問及事業成功有什麼秘訣時,李昌鈺說,無論做什麼,都需要一些技巧,大致可歸為五類。

一是與人相處的技巧。李昌鈺認為要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體諒對方:「為官不能耍威風、擺架子,不能說有人想見你了,讓他先站著等三十分鐘。我有個『開門政策』,每個星期有半天的時間讓手下人來見我,當然可能要排隊。有什麼反映都可以來找我,如果我暫時不在可以見我的助手。」

「我一再告誡下屬,要贏得人民內心的尊重。如果人民相信警察,尊重你,就會從內心服從你。我也讓巡警不要輕易開罰單。如果有人開車超速了,你可以讓他停下來,告訴他超速危險,家有老人孩子,安全第一,而不是動不動就罰幾百塊錢,換了你也不會高興。」

他還半開玩笑地說,美國人不像東方人,容易表面上服從你但心裡卻暗想有什麼了不起的。美國人如果尊敬你了,什麼都能談得開,事情很好辦。

二是時間管理的技巧。李昌鈺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以上,每週工作七天,從來沒有正式度過假,即使度假也是和工作結合在一起。他經常告訴學生,不要一心二用,但一腦要三用。李昌鈺沒有什麼奢侈的嗜好,一年多前開始打高爾夫球,他認為在球場上能很好地思考問題。也許是偵探職業形成的慣性,他說:「我每次都能撿一包球回來,所以我的球越打越多,現在都有好幾千個了。」

三是爭取經費和管理財務的技巧。李昌鈺說:「州警察局開支很大,光每天巡邏就要用好多汽油,而經費卻有限。我剛上任的時候缺三百名巡警,而且通訊設備陳舊,過個小山頭傳呼就聽不到了。當時發生了一起歹徒開槍打死兩名警察的惡性事件,因為通訊問題聽不到警察的呼救。

我專程赴華盛頓,通過多方努力,獲得九千七百萬美金,現在州警用的對講機頻率都是八百兆的了。」在康州歷任警廳廳長中,李昌鈺被公認為最會爭取經費的。

四是整體規劃的技巧。李昌鈺認為:「人生都有一個目標,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州警政廳一年後、兩年後,甚至十年後要做什麼,我都有個計畫。同時要讓員工知道各種計畫的運作狀況。」

五是政治上中立。李昌鈺強調,做刑偵工作必須客觀,不能受任何黨派影響,不能受任何壓力而改變立場,人民需要的是公正。他舉例:「美國社會極化嚴重,比如辛普森案(編者註:指著名美式足球明星辛普森被控於一九九四年六月殺害其白人前妻及其男友一案,李昌鈺博士鑑定後檢方撤銷了對辛普森的刑事起訴,李博士亦因此揚名全球),開始時80%的白人認為他有罪,而80%的黑人認為他無罪。鑑定結果出來後,短期內白人會恨我,但時間長了,黑人和白人都尊重我。」

李昌鈺又舉了文森特.福斯特(Vincent Foster)一案(編者註:指前總統柯林頓童年好友,白宮高級官員福斯特於一九九三年七月離奇死亡的案件):「當時共和黨希望我說是柯林頓殺的,而民主黨希望我說和柯林頓無關。郵差每天成卡車給我送信,我一封不看,直接扔進垃圾箱。」

他進一步說:「做鑑定工作必須客觀,不能為人左右。我在分配工作時不用當地人辦案,免得牽涉到人情而影響中立,時間長了,公眾都非常敬重這樣做。」

政治上的中立確實給李昌鈺帶來極好的口碑。他在康州歷經過六任州長,一般新州長上任都要換調大部分高級官員,換上自己的人馬。而康州每次接任的州長都熱情邀請李博士留任。


鑑識專業與人格並茂

李昌鈺博士以其精湛的技術和人格的魅力贏得了同行和民眾的尊敬,現在他仍然擔任康州警政刑事科學中心總監、紐黑文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ven)首席教授、國家現場鑑識培訓中心主任及康州警政廳榮譽廳長。在康州首府哈德福特九十一號高速公路旁,可以看到以李博士的名字命名的法醫學博物館和犯罪鑑定實驗室(Dr. Henry Lee's Forensic Museum and Crime Laboratory)。

李昌鈺發表過兩本專門研究破案的專著《智破疑案》(Cracking Cases)及《再破疑案》(Cracking More Cases)。這兩本書被奉為刑偵學領域的圭皋,贏得了同行的極高評價。《審判美國》(America on Trial)一書的作者德肖維茲(Dershowitz)如是說:「李博士在世界上可謂無與倫比,別人只能看到隨機的信息的時候,他卻看到有序的證據;他是當代的福爾摩斯,而他的書讀起來則像偵探小說。」

李昌鈺除了主持一些大案和歷史疑案的鑑識以外,還到世界各地講學,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他的學生遍及全球,包括前蘇聯、阿拉伯國家、歐洲及非洲等,而且許多已經成為各地鑑識領域的中流砥柱。但他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緣分,教給學生鑑識的科技是一個方面,而做人的道理是學不來的,而且學生能否學得出來,要看各人的機緣。李昌鈺特地舉了一個西方諺語來說明這個問題:「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不能強迫它喝水。」

李昌鈺表示,他一生努力,但做事隨緣:「在台灣時想做一個好警察;到美國讀書、教書,想做一個好教授;後來又想做一個好實驗室主任、好廳長。這些都做到了。結婚四十三年,自己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當時來美國時並沒有立志要幹這幹那,但卻自然而然地成了首屈一指的法醫學鑑定專家。」李昌鈺說,做事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要對得起自己。

李昌鈺的成功頗具傳奇色彩,他曾嚐遍山珍海味,亦曾餓過肚子;住過最好的旅館,亦曾在墳場過夜。經過了四十多年的職業和教學生涯,可謂是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他雖仍然忙於破案和教學,但他覺得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早已超然於名利之外。正像一副對聯所講的那樣:「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小名解塵有來歷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媽媽生氣」,讀者可能沒想到,這話竟然出自享譽天下的神探李昌鈺之口。

「我媽媽一生信佛。我的小名叫解塵,媽媽說這個名字有個來歷。我們家族男的都用寶為名,如興寶、玉寶,女的則用珠,如龍珠、鳳珠,但我是例外。媽媽說我生下來無緣無故哭個不停。有一天一個和尚來化緣,傭人給了米、油、錢,他還不走,要見主人。並問主人家是不是剛得一子,一天到晚哭。我父母覺得和尚有些來歷,就讓他進來。和尚見到我,跪下就叫師父,並告訴我父母,說他師父以前法名叫解塵,不願再下凡,所以一直哭。名字改作解塵就好了。改了名字以後,我果然就不哭了。」

講完這段話,神探職業習慣性地強調:「這是我媽媽說的我小時候的事,我沒法考證,我本人並不相信投胎之說。」

不過小解塵長大後從台灣到美國從事刑事偵察,事業一帆風順,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處理過六千多種案件,包括許多無名疑案,成為舉世聞名的神探。人們不得不相信,此乃天降神探以濟世人。而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神探的為人處事淡泊名利的心態,卻讓人感覺,或許李博士真的前世做過出家人呢。


案件不分大小 人命不分貴賤

當問及在經手的六千多宗案件中,哪個案子留下的印象最深時,李昌鈺講述了一起幾年前發生的從未見諸媒體的謀殺案。

被害者是位老太太,平時一個人住,女兒在加州。鄰居看她可憐,經常給她送吃的。有一天給她送蘋果餅時,發現老太太死在廚房的地板上。

警察到後發現有刀傷,並且流了很多血,立即成立重案組調查。李昌鈺到現場發現廚房的地板很乾淨,顯然是清洗過,為的是銷毀物證,推測兇犯肯定很熟悉老太太的日常起居,所以很從容地清理了現場。他還發現共刺了卅二刀,大都是死後刺的,推斷出兇犯要不是心理變態,就是犯了毒癮。用化學藥品處理地板後,並用激光技術,李昌鈺找到了鞋印,也就知道了是哪家公司的什麼牌子的鞋。

李昌鈺命令刑偵隊長立即動員兩百個刑警搜查垃圾箱。當時下著大雪,又是晚上,刑偵隊長很為難,說能見度太低了,而且要花好多加班費。李昌鈺說:「人民在擔心這件事,州警廳有二千個刑警,動員二百個,一點也不多。想想看,清晨垃圾運走了,到垃圾場去找,工作量就大了,時間很重要啊。」

三十分鐘後,在當地一個超市旁的垃圾箱裡找到了一雙鞋,鞋上的血跡與老太太的相符。他立即命人把店老闆請來。當時是凌晨四點鐘,店老闆一臉怒氣,但一見是李昌鈺,立即轉怒為喜,說:「李博士,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並要求合影留念。

李昌鈺請店老闆查一下昨天下午四點到七點之間有沒有人買鞋。因為四點有人看到老太太,而七點鄰居送蘋果餅時發現老太太被殺。果然找到一個人,並是用信用卡付的錢。

六點鐘不到,刑警去敲門,兇手立即認罪了。原來老太太是他姑媽,他毒癮發了,去向老太太要錢。老太太不給,失手就把老太太推倒,並受傷了。他怕事情洩漏,就把老太太殺害了,並且清理了現場。

李昌鈺說:「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破案不到十二個小時,所有的媒體都沒有報導。為一個沒錢沒勢的老太太花了這麼多錢,老太太的鄰居和社區都很敬佩。」


默默為善 淡泊名利

問到神探經歷這麼多兇手現場有何想法時,李昌鈺說:「人都是有感情的,犯罪分子也是人,也有感情。」他進一步分析說:「犯罪可分為兩類,一是衝動型,一是職業犯罪。

對於因一時衝動導致的犯罪,判他死刑或關他五十年,於社會無益。這時要給他機會,讓他用他的能力和技藝,對受害者家庭、對社會有個回饋。而對職業犯,比如連續殺人犯,他們是改不了的,只能關到監獄裡。當然在工作時,客觀性很重要,不能事先認定是否有罪,或是甚麼性質的犯罪。」

李昌鈺認為,做個好警察,對社會心理學也要有所瞭解,並舉例說:「犯罪與經濟、天氣都有相關性。夏天色情犯罪多,冬天酒醉相關的案件多,經濟不好的時候搶劫案就多。」

談到做人的道理,李昌鈺說:「我對金錢或者權勢都看得很淡,一生中幫過很多人,但很少提起。我做警廳廳長時,別人覺得很威風,我最怕這個。做了兩任後,康州所有的報紙和電台都呼籲我繼續做下去,但是我自己堅持退下來了。我證明了華人可以做好,這就夠了,人民都認為我是最好的廳長。有些人勸我競選州長,我對此一點不感興趣。」

他進一步說明:「我闖蕩江湖四十多年,可以說看破紅塵了。金錢不能買到人民的尊敬,其實重要的東西用金錢都是買不到的,這些東西生帶不來、死帶不去。我媽媽過世後,為了紀念她,我們成立了獎學金,捐了體育館。」

李昌鈺平和的心態及對金錢權力的淡泊,致使他的許多朋友說他應該出家或者去當牧師。對此,他是這樣看的:「信不信是在心裡,而不在形式。我不迷信,但我相信因果報應,相信緣分,比如今天我們相見,就是有緣。」
李昌鈺強調說,做事情雖要量力而行,但要努力做好:「每天早上起來看鏡子,我都要問一下自己昨天有沒有盡力。」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