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77 期 2004/8/19 -- 2004/8/25 生活萬象【和你一起讀好書】
 
給孩子發言的勇氣(12版)
李苑芳  
 

















文/李苑芳 (貓頭鷹圖書館館長) 圖/吳柏樺提供

當我在信誼基金會幼兒館面對著二至八歲的孩子說故事時,經常會營造一些機會,讓小聽眾們一起走入故事的時空,並發表他們的意見。

此時場面經常是熱烈且有趣的,許多平常聽不到的想法,立刻像決堤般的這裡、那裡一個接一個迸出來。在場的家長們聽了不是張口結舌,就是笑翻了天,那應是我們最愉快的時刻!我非常喜歡那樣的互動方式,可以給孩子許多思考的自主性以及發表意見的勇氣。

而今在校園圖書館的一角,不同於熟悉我說故事的情境的對象,運用相同的鼓勵方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可能會有很多的假設,但是「擔心」應是最多的猜臆吧?不過我卻相信那會是對孩子最好的說故事方式。

剛開始孩子們拘泥於怕說錯話、怕被指正的舊有經驗裡,不太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或參與討論;因此,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讚美是必須的。


學習「等待」與「尊重」

「對喔,噴火龍哪有錢去買秘笈,我怎麼都沒有想到呢?你的反應真快耶!」立即的回饋和反應,促使熱鬧的對話接踵而來,一個個的聲音在小小的嘴巴裡擠來擠去。

「哎喲!我的耳朵好痛喔!好多聲音都要進來,擠得我的耳膜都快破了。」

我笑一笑說:「我聽到有人說青蛙跌到垃圾筒裡去了,那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在愉快的引導下,慢慢的學習到什麼是「等待」。

有時性子一急又搶話進來,我會用眼神示意他:「等一等,我們先靜下來聽聽看別人說什麼?」

每當孩子在發言時,我一定會以非常專注的態度,認真的傾聽著,無論他在說什麼,我都將它視為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我希望透過這樣的互動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的意義。

團體的默契,往往是在交錯的對談中進行著,彼此的互信關係也在這之間逐漸地發展出來,又因為大家是以自由的形式發言,孩子們只好自己去協調彼此間先後的次序。

這時候,如果大人能耐住性子在一旁觀察、等待,不要太干涉孩子的決定,他們就會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找出一條可行的路。


給孩子陽光和水

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適當地引導之後,把自主權交給孩子,不也是在提供他們另一種成長的學習環境嗎?

但是我們卻常常因為「不信任」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為孩子設定一套「最佳的」單一的方式,期待調教出相同規格的「產品」,以利於管理。

而孩子也在動輒得咎的情況下,凡事只求避免犯錯,因「怕被罵」而裹足不前,成為一個十足被動的小孩。

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孩子像森林中的小樹一樣的自由長大?

我們能不能只充分的給予陽光和水,讓他們自自然然的長成一棵棵獨特、雄偉的大樹!

因為,在飽受呵護、修剪的庭園中,是找不到任何一棵衝出雲霄的神木啊!

(轉載自台視文化出版社《我是壞小孩?》)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