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記者徐竹思綜合報導】中國「人造美女」楊媛狀告選美主辦單位對其「歧視」的官司最近在北京造成轟動,首屆人造美女大賽又將要在北京推出。這一波三折的「美女戰」讓人霧裡看花,海外中國通也加入指點迷津。
選美經濟
英國《週日先鋒報》質疑,楊媛起訴主辦的傳媒公司,背後真實動機是為了名利。楊媛在手術上的花費超過十一萬人民幣,即使再參賽,名聲已毀、勝負難測,輿論的同情也正消退。眼看心血付之東流,楊媛因而戲劇性地在成群記者面前憤而撕掉主辦單位恢復其參賽資格的通知書,並要求公開道歉和賠償。
楊媛案開啟了中國愈演愈烈的美女戰。這被媒體稱為「選美經濟」的牟利潮流從選美主辦收入、廣告收入到化妝品銷售熱,似乎所有的人都想插一腳。
在中國,隨便瀏覽一下電視節目,總會碰到一個什麼選美比賽。如果魅力不夠做世界、環球或宇宙小姐,且稍安勿躁,還有五花八門的選擇,從導遊小姐到風箏小姐,都可讓人夢想成真。下個月,連公認「最土」的內蒙古首府呼和哈特,也有「第32屆內陸小姐大賽」登場。 一位為了割雙眼皮而積攢了三年以支付手術費的張姓學生說:「好相貌可以幫你出人頭地。」「事實上,越漂亮,得到的工作就越好,而且可以找一個好丈夫。」中國的男士們也在行動,他們估計占整容市場的10%。精明之士已做了開路先鋒,決定在十一月舉行「中國先生選美賽」。
拜金宗教
新加坡英文《海峽時報》則將選美稱之為大陸「拜金宗教」的代表,並痛心地列舉大陸種種社會現象,展示青年一代唯利是圖的狀態。
一篇題為「為錢瘋狂」的文章認為,拜金宗教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文章說,兩個大學生顯然是拜金宗教的忠實信徒,最近他們對南京一婚姻介紹所宣稱尋妻的條件:非有百萬元資產不娶;年齡、教育程度、曾婚否、相貌體態等因素都已不重要。他們同楊媛一樣發現了最後的商品——他們自己。
一些學者和新聞工作者認為,中國青年的理想主義在十五年前,當坦克車開入天安門的那一刻就死去了。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為維護自己的信仰而挺立於子彈和坦克車前,他們不會為金錢之外的任何東西吭聲。 中國科協去年的調查發現,83%的中國人最感興趣的資訊是「如何致富」。錢字當頭,醫療保健(75%)和教育(69%)不得不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