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75 期 2004/8/5 -- 2004/8/11 生活萬象
 
炎炎夏日談中暑(15版)
華景珍  
 



七月廿九日各電視台的新聞中,不斷地播出陸軍官校學生集體發燒事件,總共有廿四個學生感染怪病。其中一位死
亡,五位在加護病房隔離治療,還有十八位住院治療。據報導,這些生病學生的共同症狀像感冒,有發燒、咳嗽、嘔吐、流鼻涕及腹瀉等症狀。最初曾懷疑是登革熱或日本腦炎等流行疾病,但被一一排除。後來在死者血液裡發現了假單孢菌屬的細菌,有人認為是感染了綠膿桿菌造成了死亡的原因,也有人認為可能感染了類鼻疽菌死亡的。

作為一個傳統醫療的工作者,遇到這種新聞會特別關注。也私下協助尋找可能的病因。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天氣這麼炎熱,會不會「中暑」了?但是,似乎沒有人想到這一點。在漢朝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一書中,中暑稱之為「暍」,熱病的意思。主要症狀是: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諸醫家認為,中暑和傷寒在脈象上最大的區別是中暑的脈象多虛,因為暑傷氣的緣故。還有一個說法:溫熱病會傳經,變病不一;中暑不會傳經,不癒即死也。看樣子中暑的病比傷寒更可怕。(註:冬天犯的發燒病叫傷寒;春天犯的發燒病叫溫病;而夏天得的發燒病叫中暑。)

要檢查自己有沒有中暑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拇指與食指沾點水,在鼻樑上(或脖子上)向臉外輕輕捏抓幾次,如果出現紅色斑久不褪去,就表示身上有暑邪。但是,這個紅斑要好幾天才能退去,影響觀瞻;還有一個辦法是請人刮痧。中暑的最好治療方法就是刮痧。它能把閉住的邪氣刮散,讓它浮出皮膚表面,就不會發生好好一個人,生個病,沒幾天就死亡這樣嚴重的事情。

中暑常用的中醫處方像發燒時用白虎加人參湯、香薷飲或清暑益氣湯之類的科學中藥製劑。還有茵陳、石斛、荷葉、冬瓜、車前草及鳳尾草等也被醫生用來當作清暑的良藥。小時後,母親還教我們吃加了鹽的沙士來治療中暑。
炎熱的夏季,可以在食物中多吃一些苦瓜、冬瓜、西瓜、哈密瓜、絲瓜、黃瓜和火龍果這類清熱解暑的蔬果。避免在室外長時間暴曬,必須外出時,注意遮陽保護。如果有疲倦感、腹脹、腹瀉(排泄物中有泡沫也是中暑的指標)、想吐或頭昏等症狀,就要考慮考慮是不是中暑了。

筆者個人喜歡在夏季喝蜂蜜加蜂花粉泡成的飲料,這是非常營養、很簡單、又能預防中暑的好辦法。熬夜或在大太陽下工作,容易上火與中暑,吃一小盤生菜沙拉也是不錯的預防之道。


預防中暑醫學小常識


長期待在悶熱的環境下,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很容易因水分大量流失,體內酸鹼值來不及補充而產生熱衰竭的現象,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若體溫再繼續上升又未能及時散熱,則可能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即中暑。還有一種中暑高熱的情形,可能因長期高熱損壞中樞神經系統控制體溫的功能,患者可能逐漸減少或甚至停止出汗,皮膚變得乾燥炎熱、脈搏急速及微弱、呼吸亦逐漸加快、痙攣、暈眩、體溫可高達攝氏四十一度、神智混亂甚至不醒人事。

當發現自己或身旁朋友有熱衰竭現象時,即應至陰涼的地方休息並補充水分,若患者已經暈倒,應盡速將患者移離高溫場所,在陰涼處休息或平臥,並可將雙腳提高,以增加腦部的血液供應,可替患者脫除外衣及其他束縛物,並搧涼以減低體溫,使其盡快清醒,若患者清醒,可補充含鹽分的飲料,如患者昏迷不醒,應盡快送醫急救。

(文/編輯部整理)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