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理想體重」的維持,應該是全民都需重視的一件事。一般而言,肥胖者易罹患文明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過瘦者則容易疲倦、抵抗力弱、易受感染。所以,如何聰明面對「脂」數,找出正確、健康的方式來經營自己的「體位」也越來越值得關注了。
我的體重標準嗎?
「肥胖」是指一個人長時間攝取與消耗熱量不平衡,造成體內脂肪組織變多(兒童期)、變大(成年期),即體內脂肪組織囤積過多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肥胖的定義為超過理想體重(IBW;ideal body weight)20%以上者(水腫病患、運動選手除外)。
理想體重範圍 | 過瘦(underweight) | <10% | 正常(normal) | ± 10% | 過重(overweight) | >10% | 肥胖(obesity) | >20% | 理想體重的計算,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在「國民飲食指標」中建議:
理想體重(kg) = 22 × 身高2(m)2
另外,也可以參考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的標準:
身體質量指數 = 體重(kg) ÷ 身高2(m)2
BMI | WHO classification(世界衛生組織分類) | Popular description(一般描述) | <18.5 | Underweight (過輕) | Thin(瘦) | 18.5-24.9 | “Normal”weight (正常) | “Normal”weight(正常) | 25.0-29.9 | Grade 1 overweight(第一級過重) | Overweight(過重) | 30.0-39.9 | Grade 2 overweight (第二級過重) | Obese(肥胖) | >40.0 | Grade 3 overweight(第三級過重) | Morbidly obese(病態型肥胖) |
最新的全國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二十四的民眾,有六成五的女性與六成八的男性,顯示國人體重過重的問題嚴重性,而且一旦指數超過三十時,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相對提高。
除此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腰臀比(WHR;Waist-to-hip ration),即一個人腰圍與臀圍之比值。由於人體大部分重要器官位於腹腔, WHR | 正常值 | 肥胖 |
女性 | 0.7~0.8 | >0.8 | 男性 | 0.85~0.9 | >1 | 因此腹部脂肪對健康的傷害遠高於其他部位的脂肪。
腰臀比WHR = 腰圍 ÷ 臀圍
肥胖殺手在哪裡?
對於有相同體脂肪量的人,由於脂肪在體內分布位置不一樣,因此,在身體外觀上會有所不同,而且對健康的危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蘋果型肥胖:
屬於中廣型肥胖,脂肪分布於上半身和腹部,此種肥胖常見於中年發福的男人上。
◎西洋梨型肥胖:
屬於下半身肥胖,其脂肪分布於下半身、臀部、大腿部,常見於產後婦女、更年期婦女、新陳代謝差及青春期男女性。
蘋果型肥胖對身體的危害較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脂肪堆積於腹部,容易使腹部器官代謝障礙,並且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另外,西洋梨型的肥胖則容易有橘皮組織,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蜂窩組織炎。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脂」數怎麼看,應該較有概念了吧!如果「脂」數太低或太高者,應該尋找原因然後矯正;當然,可以請教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幫忙,才不至於白忙一場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