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報告人╱施學兢(新竹工研院副工程師)
【記者恩卓飛整理】史前藝術可以讓現代人瞭解史前人類的生活型態,我們也能從這些藝術作品的蛛絲馬跡中,推敲出人類的真正歷史。
歐洲新石器時代岩洞壁畫
Sautuola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發現的岩洞壁畫由於「技法太過於精巧」,一度被考古學界指為發現者本人與女兒所偽造,然而後來證實這些利用高級顏料繪製的壁畫的確有一萬六千年歷史。
法國學者Leon Pencard與古生物學者Stephane Lwoff在法國拉馬什(La Marche)地區岩洞內挖掘出一千五百個蝕刻圖案的石板,也曾經被法國史前學會認為是現代人所製,理由是:「這些石板畫太現代化、太複雜了,畫得太好了,很難說服人這些畫是洞穴的原始人畫的。」
事實上,這些史前石板畫作的確看起來像是中古歐洲人所製,因為畫中人物的衣著裝扮與中古歐洲人雷同。
南美洲的史前藝術
秘魯的ICA石頭,根據推測至少有一萬年的歷史,上面雕刻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畫。在這些圖畫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恐龍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的動物。科學家認為恐龍早在一億多年前就消失了,那麼這些圖畫究竟是誰雕刻上去的?
無獨有偶的,在那茲卡地區當地一個據信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的古墓中(700 A.D.),發現一張織工極為精緻的掛毯,掛毯中的構圖是以恐龍為基本圖形,作簡單而重複的邊飾。考古研究者Don Patton博士說:「我認為古代的秘魯人曾與這些恐龍共存過。」
神話生物的真實性與藝術
前面提到有學者認為古秘魯人有可能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因此有諸多恐龍與人類同時存在的藝術作品。那麼我們要更深入提出一個問題,人類是否曾經親眼目擊或與神話中的生物(如東方的龍、鳳凰、麒麟,西方的獨角馬、飛馬、獅鷲)共存,才能創造出豐富的神話生物藝術品?
以中國的「龍」來說,至今科學家未能圓滿解釋為何古人能憑空想像出此種生物,而又能將之雕刻得活靈活現。在日本大阪的瑞龍寺就存放著據說是龍的化石,其形態與廟宇雕刻的龍幾乎一致。近年來中國大陸某些偏遠地區也傳出不少親眼目睹龍的報導。
古代藝術探尋宗教起源
藝術作品也可以顯現歷史的起源。從藝術作品中我們也可見到一些端倪,在希臘,古代的克里特人和特洛伊人在很多裝飾中都廣泛使用卍字符。現代人往往認為西方人的宗教只有基督教與天主教,然而從卍字符的例子,我們發現歷史的真實情形往往與現代人的認知差距很大。
藝術作品中的精密科技
中國大陸安徽省凌家灘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一整批的玉器。其中一枚玉喇叭直徑只有一點七公分,高度為一點二公分,喇叭壁薄如紙。一些玉器的硬度達到七度(最高八度),孔壁上摩擦痕跡規整、平行,而非亂痕。
這必須由鑽頭高速旋轉,且有琢玉砂均勻附著才可能形成。所以專家推測凌家灘人已使用金屬鑽頭,進行玉器的精密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