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69 期 2004/6/24 -- 2004/6/30 文明探索
 
科學證實:情人眼裡出西施(1版)
愛的感覺 會抑制大腦對「他」的批評挑剔
徐竹思編譯  
 

【記者徐竹思報導】熱戀中的男女和鍾愛子女的父母可能會感受到「愛是盲目的」,科學家日前證明了這一古老的格言,他們發現當我們面對所愛的人時,大腦就會降低對他(她)性格特徵的批評挑剔,於是乎「情人眼裡出西施」。

此外,研究也發現,浪漫愛與人種的延續有密切的關係,而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奇妙特質。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在近期《神經成像》(Neuroimage)上發表的研究指出:愛的感覺會抑制大腦中對他人進行批判性社會評價,和與消極情緒有關的活動,而且浪漫的愛情及母愛對大腦都會產生相同的影響。

研究人員讓十七位志願者看情人、好朋友和熟人的照片,並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瞄;另一組是關於二十位母親看自己的嬰兒和朋友的小孩照片時的腦部活動。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在看自己嬰兒與愛情作用下的大腦活動模式非常相似。

兩項研究都記錄了大腦「回饋機制」部分活躍性增強,這些區域受刺激時會產生愉悅感。食物、飲料、甚至金錢利潤都會刺激這些區域。但更令人驚訝的是,腦部某些區域被抑制了,包括產生對他人進行批判、侵略和恐懼等情緒的區域,這恐怕正是愛意產生之後的結果。

換句話說,愛神之箭一方面讓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堅決不給影響愛的「搗蛋鬼」如懷疑與挑剔等一席之地。如此這般,不由你不閉上雙眼乖乖就犯。「愛」的確可使人盲目,至少暫時如此。

進一步比較發現,父母之愛與浪漫愛情又有些許差別,引人注意的是母親大腦中「識別面孔」的部分更活躍,研究人員推測,這是由於母親必須跟上並讀懂孩子嬰幼兒期面部特點的迅速改變;而我們的戀人卻被造物主認為是不應那麼迅速地改變的,一夫一妻在神經學上有了依據。

另外一「偉大」發現是,大腦負責「理論思考」的部分在愛情的作用下似乎更加活躍。「理論思考」驅使我們對他人察言觀色並做出反應,因此我們在知道自己也被所愛的人愛著時,會感到欣慰;如果察覺對方的愛意有所變化時,也會有敏銳的反應。

而母愛的「理論思考」部分則較遲鈍,這意味著父母並不會因得不到孩子的愛,就改變或停止對他們的愛,顯示出父母對子女偉大的愛是無條件、無所求的。

科學家現在找到了愛的「為什麼」,卻沒有完全揭開愛的神秘面紗。而他們對「為什麼」的為什麼還是不得而知。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