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67 期 2004/6/10 -- 2004/6/16 文化廣場【釉裡紅】
 
元明清三代絕藝 釉裡紅 再現人間(1版)
張雲清  
 
王新篤1983年得獎作品-青花釉裡紅 梅瓶

【記者張雲清/台中報導】台中現代畫廊六月份隆重推出陶瓷藝術家王新篤的「蟠龍釉裡紅瓷器特展」。除了「蟠龍」因媒體炒作而異顯珍奇外,王新篤燒製的「釉裡紅」,才是行家歎為觀止的瓷藝「斷代絕學」。

所謂「釉裡紅」,是元代官窯的一大發明,也是明、清兩代皇帝刻意追尋保存的瓷中極品。但因為影響其燒造的因素太多,成功的作品極少。其間又因戰亂,八百多年即失傳三次。王新篤全心投入釉裡紅的領域三十年,經歷七年完全無法預知結果的試驗摸索,才終於讓失傳兩百多年的釉裡紅再現人間。一九八三年,王新篤獲得台灣省工業研究所工藝大展「釉裡紅」佳作獎初試啼聲;一九八五年「青花釉裡紅僧帽壺」被比利時博物館收藏;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在日本開第一次個展,翌年五月開第二次,讓日本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

一九八八年,前輩雕塑家楊英風慧眼獨具,將王新篤的作品「釉裡紅三魚杯」帶至大陸,經專家鑑定為真正的釉裡紅,大陸當時還無人能燒製成功。故宮副院長譚旦冏先生更是讚譽有加,從來不替人寫文章的譚副院長甚至為他題文〈再現釉裡紅〉。從此王新篤專心於釉裡紅的研究與創新,至今已展出十八次,每次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風貌。今年的「蟠龍釉裡紅特展」,勢必也將受到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的矚目。

對於這次展出,王新篤多了一份對於傳統文化的憂心和期許。他感慨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現今社會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是一些毫無美感的現代派變異藝術,在媒體推波助瀾下,成為流行的時尚。台灣雖因「唐先生打破蟠龍花瓶」的廣告,掀起一般人對古典藝術的關心熱潮,讓蟠龍花瓶成為僧多粥少、奇貨可居的收藏品,但這終究不是「正常」的發展,還有誤導民眾之虞,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懂「蟠龍花瓶」到底是什麼,廣告中的那支花瓶,也根本沒有「蟠龍」。

釉裡紅 相關報導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