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記者何清心、吳尚、魏德/綜合報導】近幾十年來由於世界人口遽增及工業污染,導致全球氣候迥異於往昔。不斷上升的氣溫、年年銳減的地下水位與降雨量,使得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根據地球政策研究院(Earth Policy Institute) 近期公布的布朗(Lester R. Brown)報告,世界穀物收成已經連續四年出現短缺,世界糧食安全進一步惡化,並警告二○○五年可能出現糧荒。
根據環境新聞網路(Environmental News Network)報導,因為連續四年歉收,使得世界穀物存底數量降至三十年來最低點,只有相當於五十九天的用量。在二○○三年,穀物短缺一億零五百萬噸,創歷史紀錄。小麥和玉米價格升至七年來最高點,稻米價格升至五年來最高點。
如果我們想把穀物生產和消耗的平衡維持在目前的狀態,今年需要增加的糧食產量是一億二千萬噸。但若想達至最低安全標準(即可供全球人口食用七十天),今年需要增加穀物產量一億八千萬噸。不幸的是,增加產量一億二千萬噸的可能性已不到百分之十,更遑論重建安全庫存。看來全球穀物產量要連續第五年短缺。
基於這一嚴酷現實,布朗說,我們應當認真面對糧食危機。在全球氣候驟變的今天,全世界的農夫除了每年固定必須面對的變數外,現在還要考慮兩個新問題--灌溉用水不足和全球氣溫不斷升高。
在溫度方面,近期紀錄顯示,最近兩年來,每年世界主要糧食產區的收成因氣溫升高而減少。從一九七○年開始,地球平均氣溫升高攝氏零點六度。歷史上溫度最高的四個年頭,其中三個出現於最近四年,而這四年正是糧食歉收年。今年的全球平均氣溫顯然會高於正常水平(一九五○-八○年間的平均值)。
如果二○○四年糧食短缺六千萬噸的預估成真,要麼穀物庫存會減少十二天存量,降至史上最少的四十七天,要麼糧食價格會上漲因而導致用量減少。這對那些每天生活費低於二美金的三十億人來說,日子會更加困難。
而糧食短缺可能引發某些國家在二○○五年利用政治或行政手段來干預市場,而導致政治危機或部分地區局勢不穩定。這已有前車之鑒。
布朗認為,要解決世界糧食危機,不在增加耕地面積、加重農藥用量,而是重視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生物多樣性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包括注重環境保育、增加這方面的教育,政府立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