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明朝針灸大師楊繼洲所著《針灸大成》一書。在卷十二有一篇〈保嬰神術〉,即小兒按摩經。
篇中認為「小兒之疾並無七情所干。不在肝經。則在脾經。不在脾經。則在肝經。其疾多脾肝二臟。此要訣也。」所以除了用藥外,還可以用手法按搯對症經穴。脈絡調和。庶不致變慢驚風也。
筆者針對小兒常患的疾病分批說明按摩的手法與穴位。先談脾經有病,食不進的按摩手法:
◆治法:推動脾土病即除。
◆位置:1.拇指羅紋面;2.拇指繞側緣。
◆操作:
1.補脾土法:用拇指紋面貼在小兒拇指羅紋面上作旋轉推法(如右圖)。成屈其拇指、沿拇指橈側(外側)向掌根直推。約三百~五百次。
2.清脾經法: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約一百至三百次。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嘔吐、痢疾、疳積等。
◆臨床應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慾不振、形體消瘦、消化不良等症。小兒脾胃薄弱宜補不宜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