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北京宣傳加強銀行監管--2004年5月4日,北京一銀行懸掛的「貫徹《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全面提高銀行監管水平」的標語。經濟緊縮,物價上揚,政府嚴防存戶大規模提款。(大紀元)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溫家寶承認 中國經濟過熱癥結所在是結構問題與政治體制問題
【記者楊岸/美國華府報導】近來中國經濟過熱而被其高層踩煞車,引發了全球一系列經濟震動和股市波動。《紐約時報》為文調侃說,「我們都要祈禱」。到底應該祈禱什麼?
中國總理溫家寶四月廿八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中國政府要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解決經濟過熱問題。第二天《人民日報》少有的登載評論,要求各地「把住信貸投放和土地供給兩個閘門」,「認真清理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消息傳出當天就引起全球股市震盪,香港恆生指數跌破一萬兩千點,台股應聲重挫,亞洲股市「全倒」,歐洲市場也下落,而且不知是否巧合,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在當週竟跌至一年半來的最低。
二○○三年中國GDP成長率高達9%,其主要拉動力來自地方政府支出和大量的海外直接投資。中國有八十六條地鐵在建或準備建設,儘管外界專家評估這些全部沒有一條能夠收回成本。但類似的地方投資熱潮產生的巨大需求,卻足使全球鋼鐵價格飆升,各國供應商都對中國刮目相看,中國也相應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火車頭」此番「緊急煞車」,使得各國經濟都感受到了震盪。
溫家寶第一次公開承認:「大陸經濟問題不是簡單的經濟改革問題,根本上是結構問題和政治體制問題。」之前中共當局幾乎使用了所有經濟調控手段,包括銀行準備率不斷調高,對某些行業制定相應降溫措施等。然而這些軟性的經濟手段似乎收效不大。
北京是咬緊牙關,寧可玩緊急煞車的硬著陸遊戲,不惜以強硬的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但真正的癥結「結構問題和政治體制問題」,卻沒有任何觸及。
去年SARS爆發時,世界衛生組織一紙旅遊建議,大家都對中國避之不及,畢竟性命重要。現在要祈禱的問題不同了:北京緊急煞車卻無法讓有半賭徒性質的投資者望而怯步──輸了還要下更大的注,欲罷不能。
相關報導見 紐約時報為胡錦濤祈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