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記者趙曉慧╱綜合報導】歐盟日前完成史上最大的擴張,可望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可與美國相抗衡。儘管如此,學者指出,新的歐盟還必須面臨許多挑戰。
國際情勢專家、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表示,以經濟實力來看,歐盟在這兩年將可能微幅超越美國及日本,成為世界的首強。而歐盟的崛起,也將直接衝擊美國、俄羅斯、中共及日本,但整體上對亞洲的衝擊並不大。
明居正表示,歐盟眼前的隱憂是尚未真正整合成功,預料將會出現動盪不安的局勢,產生經濟、移民、東歐崛起、統合機制、歐盟憲法等問題。
他分析,工業為主的西歐與農業為主的中東歐,將會產生發展不平均,未來更會為是否補貼中東歐的農業而產生歧見。此外,東歐將會崛起,以波蘭為首,結合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羅的海三小國,與西歐相抗衡。
指出隱憂的學者還有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研究員杜巧霞,她在〈歐盟東擴考驗未來歐盟政經整合成敗〉一文中指出,新歐盟的運作無法太過樂觀,主因是各國的經濟環境能否調和到可以進行完全的自由貿易,並放棄各國個別性的差異,採取共同的經濟政策。
杜巧霞說,德、法兩國因為財政赤字接連兩年超過聯盟標準,但卻運用影響力,遊說其他成員逃避歐盟對兩國懲罰與調查,公然破壞歐盟公約的執行力及約束力,這將使歐盟的未來蒙上陰影,並影響歐盟政治與經濟整合成效與未來發展的遠景。
歐盟東擴隱憂雖多,卻都是在預料之中,而各國的加盟係其國民經由民主程序自願歡喜加入,也都樂意迎接挑戰。此對兩岸人民及世人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啟示。
中東歐商機:製造業及日常必需品
【記者趙曉慧╱台北報導】研究歐洲經濟的台大經濟系副教授李顯峰表示,歐盟擴張後,將會排斥會員國之外的貿易往來,中東歐國家憑著與西歐深厚的歷史淵源,將取代亞洲國家的貿易投資及經濟活動。
亞洲商人若要深入歐盟市場,李顯峰建議,西歐的制度法規將來也會適用中東歐,所以不妨直接進入中東歐國家投資。因為亞洲國家不諳中東歐的語言、風俗,所以投資製造業或生產日常必需品,會比投資服務業來得有利,但必須克服中東歐的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備的問題。
李顯峰說,目前南韓正積極打入中東歐市場,若台灣也有意前往,則必須展現更積極的企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