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62 期 2004/5/6 -- 2004/5/12 真相
 
黃河源頭斷流 歷史第一次(7版)
張揚整理  
 

【記者張揚/整理報導】《新華社》一則消息連日驚動全中國:歷史第一次,黃河源頭的鄂陵湖出水口斷流了!這幾年,黃河下游斷流了、黃河中游斷流了,如今連黃河的源頭也斷流了?

據《解放日報》四月廿八日報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四月,鄂陵湖史無前例地大面積露出凍結的湖底,出水口下的河道更有大段河床滴水不流地裸露著。」「源頭的出水口斷水五個月了……」瑪多縣水務局官員紮西多傑如是說。

黃河發源於青海,從鄂陵湖十來米寬的出水口東去,從此一瀉千里,流經九個省,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大禹治水以後四千多年來,黃河既孕育著中華文化,卻又泛濫過一千五百多次,水淹地區曾廣達二十五萬平方公里,而今卻面臨著連年乾旱、黃河源頭與黃河中下游斷流的生態危機。中華民族賴以繁衍生息的「母親河」怎麼了?

資料顯示:一九九四年一月,鄂陵湖口的月均流量每秒「十七點九」立方米,今年四月卻銳減為「零點一」立方米,驟降一百五十三倍。瑪多縣水務局紮西局長慨歎:「生態惡化的紅燈警報,正從黃河源頭向下推進!」


黃河源頭,雪山消失

巴顏喀拉山,黃河長江發源的象徵,溯河直上百里雪山峰連綿,數千年來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譽。而今百里沿途雪峰全無,一座雪山都不見!何以山窮水盡?

「千湖之縣」的瑪多,一九八五年有四千多個湖泊,而今只剩一千八百個。瑪多縣氣象局曹副局長報告:「八○年代以前,降水很均勻,每個星期都下雨,一年有三百多個陰雨天。後來草場大量退化,空氣濕度越來越低,雲層越來越薄,下雨越來越集中在某幾天,隨後就是曠日持久的烈日晴天。」就此,黃河源區五十年來年均降水三百廿六毫米,去年只有廿四毫米,蒸發量高達降水量的十七倍。

這時本該青草叢生的草場,如今或大片枯黃、或寸草不生,只有車輪驚起一群群肥碩的田鼠,光天化日下四散奔跑。西寧水文局的范姓官員分析說,黃河源頭斷流與因人工用水過多導致的黃河中下游斷流不同,黃河源區缺水主因,是過度放牧破壞了植被,導致氣候惡化連年乾旱,鼠害亦由此猖獗,生態一日不堪一日。


黃河水,將源自長江?

調查結果表明,生態的惡性循環,一發便不可收拾。如今的瑪多縣,沒了黃河洶洶、雪山皚皚、青草鬱鬱,只有禿山、黃沙、龍捲風。

紮西局長攤開地圖:黃河源頭自鄂陵湖往下一百二十公里河段,所有支流早已全部乾涸,僅靠鄂陵湖出水口一線涓流勉強維持黃河的源頭名分。「一旦鄂陵湖長期無水可出,黃河源頭變成下游一百二十公里外的熱曲河,並非想像。」「就是熱曲河多半也只能做二十年黃河源。八○年代熱曲河水深及胸腹,去年僅及膝蓋了,按這個速度,再過二十年熱曲河乾涸,黃河源頭又得下挪,到最後全指望著南水北調工程了,那時黃河可能源自長江啦!」

黃河若生而有知,是不是已到油盡燈枯的時候了?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