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58 期 2004/4/8 -- 2004/4/14 文明探索
 
我們可以相信記憶嗎?(8版)
王季民  
 

【記者王季民/編譯】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報告中說,對心理治療師使用照片為暗示來喚起患者孩童時期記憶的方法提出質疑。研究發現,以班級的照片為輔助時,有三分之二的受測者會把一件捏造的小學時期假事件當成真正有發生過。這項研究刊載在三月號的《心理科學》學術期刊上。

四十五位心理系一年級學生各別被告知三件關於他們小學時期的事件,並詢問他們對此事件的記憶。其中兩件是由學生家長提供給研究人員的真實事件,第三件則是捏造的。它是關於一件在小學一年級時,受測者與朋友因為將泥巴放在老師桌上而闖禍的事件。

受測者要回憶這件事情,並給予半數的受測者他們父母所提供的小學一年級的照片為輔助。這些照片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它們讓受測者認為對這件捏造的事件有些記憶。

沒有看照片的受測者約有25%說他們對這件假事件有印象,然而看過照片的受測者中,則有67%宣稱他們對此有印象,足足是其他類似假印象研究的兩倍。

研究人員將此一假記憶的現象歸因於幾項因素,包括泥巴情境的合理性(連朋友都參與),主導面談者的技巧所引發受測者的信心,以及照片所扮演的記憶激發與被認為是證據之一的雙重角色。

此一發現支持了一普遍性的理論觀點——記憶並不是儲存在你腦中某處的東西,而是藉由我們過去真正發生的事物與目前的期望所互相作用下產生的體驗。

心理治療師使用暗示性的記憶回復技巧,已經從八○年代晚期後逐漸減少,但仍然有些人會使用創傷導向的回憶方法來進行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這些暗示性技巧時需小心留意,以免增加人們產生錯誤回憶的機會。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