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58 期 2004/4/8 -- 2004/4/14 論衡
 
生態人性 新摩天大樓主義(2版)
外牆可透氣 設置空中庭院 辦公室變俱樂部
趙曉慧  
 

【記者趙曉慧╱採訪報導】當生態環保成為廿一世紀的普世潮流,誕生於十九世紀的摩天大樓的設計也有新觀念。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主張以「生物氣候」的概念進行設計,讓摩天大樓揮別直通通、密閉式的大盒子印象,成為充滿陽光綠意的空中庭院與高級俱樂部。

現五十六歲的楊經文(Ken Yeang),為國際知名的馬來西亞建築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是設計摩天大樓與生態建築的專家,作品曾經囊括澳洲皇家建築學院國際獎及伊斯蘭文化建築獎。

他的著作《摩天大樓-生物氣候設計入門》,中文版目前在台灣問世(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施植明翻譯、木馬文化出版),是台灣第一本摩天大樓專書。書中他提出「生物氣候摩天大樓」(bioclimatic skyscraper)的設計概念,讓摩天大樓達到低耗能、人性、舒適、安全等效益。

楊經文強調,摩天大樓要成為會呼吸的有機體,能因應四季氣候的變化進行調節。例如,建築物外牆不再是密閉的外皮而是「濾網」(sieves),是一層可以透氣的薄膜,能控制室內空氣的對流、提供遮陽、防止風夾帶雨水吹進室內等。

生態型摩天大樓的座向,也需要呼應當地的氣候條件。例如,電梯與樓梯間等人不常久留的空間,可以安排在太陽日曬最強烈的地方,達到隔熱的效果並減少空調消耗,在溫帶及寒冷地區,則可用來抵擋季節的寒風。

傳統的摩天大樓像是一個冰冷封閉的盒子,但楊經文的摩天大樓則是生機勃勃的綠化空間。他將建築物視為垂直式的都市,擁有廣場、林蔭大道、徒步街等公共設施,並且透過「空中庭院」與「空中花園」等半戶外空間,導入植栽等生態系統,達到自然採光與換氣,讓人享受一年四季的景觀變化。

隨著行動化辦公室時代的來臨,既有的辦公室轉變為見面開會或社交的空間,楊經文認為,未來摩天大樓的辦公室將變成旅館、俱樂部或咖啡館,整合社交、個人休憩、工作等,並擁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工作站、打掃服務、零售等設施。

楊經文最後強調,以生物氣候的方法設計摩天大樓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將朝向全面性的「綠色」摩天大樓的方向發展,不僅節約能源,整個能源的循環及建材的使用,都必須透過追求永續的摩天大樓生命週期的方式加以考量。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