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57 期 2004/4/1 -- 2004/4/7 論衡
 
槍擊調查學者期待專業判定(1版)
趙曉慧  
 
旅英學者施芳瓏(本報資料照片)

施芳瓏評大選 台灣正邁向「公民社會」 將成為華人史上第一個民主政體


【記者趙曉慧╱整理報導】陳總統的槍擊案目前正緊鑼密鼓地調查,旅英學者施芳瓏表示,台灣正朝著「公民社會」的方向發展,獨立的鑑識小組已經成立,國際刑事鑑識專家也應邀來台,我們期待一個超越於政治之外的專業判定。

施芳瓏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的研究員,她在接受本報駐英記者唐英專訪、分析台灣大選時,做出上述的表示。

大選揭曉,泛藍抗議這是一場「不公平選舉」,但施芳瓏認為,其實藍綠平分秋色。民進黨的確有以公投綁選舉的嫌疑,但是在中共與美國的壓力下,幫泛藍拉回了一些票。公投最後沒有過半,則表示選民拒絕被民進黨綁票。

槍擊案是否泛綠勝選?施芳瓏認為,槍傷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並不大,因為台灣的選民已經相當成熟理性,就像當天連戰的反應,他相信台灣的選民,不會因為一個暴力事件而影響投票。

施芳瓏說,若是真的有影響,藍、綠及中共都有責任,選民之所以投向泛綠,她認為效應有二。其一,槍擊案傳出「中共唆使」之說,引發了部分選民的恐共心理,但她反問,台灣選民對中共的態度為何這麼不理性?其二,在槍傷發生不久,真相尚未清楚之前,陳文茜等人卻不斷嘲諷綠營「自導自演」,這種政治立場置先於人命及法律,激怒了部分選民。

藍綠選民在大選爭議期間的表現,施芳瓏給予高度的肯定。泛綠選民為了社會安定,容忍了敵營的叫罵。泛藍及不滿陳水扁的選民,可以在街頭及總統府前宣洩情緒,但卻不會被扣上違法亂紀,對於大選疑雲,也能秉持「可以懷疑,但要有證據」的認知。

至於大選結果對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施芳瓏樂觀地說,大選結果雖然讓台灣社會分裂成兩半、股票下跌,但這只是短期現象。此外,台灣的文化工作者會更警惕,秉持文化不為政治服務的專業立場,更努力利用族群的歧異,造就愈豐富、燦爛、多元的文化。

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施芳瓏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台灣仍然會繼續拓展外交,並與中國保持和平的關係。

但她強調,台灣的漢人因為來台的時間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家」及「根」的概念,正面臨困難的認同問題,台灣與中國之間也有同樣的差異,她希望對岸能夠體諒與接受台灣的不同,以增進彼此的了解。

施芳瓏說,台灣想要獨立,除了民進黨因素,也是中共長期以威權脅迫台灣所造成的,中共若能真心地關愛台灣,例如讓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台獨的聲音自然就會減弱。

施芳瓏表示,在現今複雜的國際局勢之下,雖然多數國家仍然無法支持台灣獨立,但都在期待台灣能夠成為華人史上第一個民主政體,她相信台灣可以不負眾望。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