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55 期 2004/3/18 -- 2004/3/24 紀元副刊
 
真跡 觀展感言(12版)
俞兆年  
 

【編者按】本報慶祝發行三週年,舉辦「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開展期間,眾多佳賓蒞臨觀賞。觀者對於戴氏母子無私義展,極為讚佩。佳賓們紛贈觀畫感言,特此敬致謝忱。

俞兆年先生係前最高法院庭長,一生淡泊名利,心性高趣、學養豐厚。俞庭長自幼習篆刻書畫、遍臨兩漢金石、尚能仿製封泥、古璽,曾與同好合組台灣印學會、東冶藝林、篆刻學會、八閩美術會等。



大紀元時報為慶祝發行三週年紀念,特邀請旅澳僑領之澳洲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戴東尼先生及其母戴美玲女士來台,千里迢迢將其家中數代珍藏之中國近代名家傳統書畫,自本(三)月三日起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十五號文化總會公開展示,可說是藝術界繼去年在國父紀念館所展出「中華兩岸近現代名家書畫大展」之後另一大饗宴,筆者有幸奉邀參與其盛,真是大飽眼福,受益良多。

雖然場地不大,展品也不太多,須知室雅何須大,山名不在高。戴氏母子之弘揚我中華五千年文化傳統之一番好意,展出簡介以「真跡」兩字為號召,筆者基於熱愛藝術和個人感受,認為從事藝術工作者,應虛懷若谷,以對藝不對人之原則處之,只要是好的作品,都應給予尊重,所以我的觀賞態度,是先審視作品之優劣,而後再探討其為何人手筆,避免先入為主,不為名人之名所惑。

又因收藏展與個人藝展有別,在個展方面勢必選擇最優者以示眾,而收藏品則有賴於機緣,故收藏家所得未必每件都是名家精品,更何況每位藝術家有早期作品與晚期作品之分,即同一時期亦因下筆時之情緒會影響作品之優劣,也難期水平一致,不能遽作片面之評論,所以真跡未必就是佳作,而佳作又何必非名家不可,只要瑕不掩瑜,便有可取之處,無須因噎廢食,放棄吸取藝術養分之機會。

平心而論,個人收藏能有如此豐碩成果,已是難能可貴,況且其中還有不少精品與佳作,更覺得來不易,豈可等閒視之。尤其是三樓貴賓室所展示之幾本冊頁,更是奇妙絕倫,如張仃之濃墨山水,不但傳統技法純熟,且所用之枯筆焦墨為古今所罕見。又如黃賓虹之淺絳山水,其淡墨濕筆之運用,淋漓盡致,渾厚華滋,亂中有序,自成一格,與張仃之濃墨畫恰好成強烈對比。

再如李可染、傅抱石重渲山水,把中西技法混合運用到極點,且又善長渲染,雖然是小品,卻有巨幅之雄偉格局和大氣勢磅礡、迷濛濕潤之景致,令人嘆為觀止,而傅抱石的狂風暴雨圖更是一絕,又如劉海粟之黃山寫景,是他多次上黃山的傑作,蒼莽勁拔,彩墨精妙。再如繆嘉蕙的工筆昆蟲精巧細膩,栩栩如生,都是上上精品。

此外一樓文化空間所展出之林風眠、黃冑、程十髮、蔣兆和、劉旦宅的人物,都很有特色,不但傳神,且儀態萬千,也是不可多得的優良作品,又如徐悲鴻的馬,潘天壽、李苦禪、高劍父的鷹,王雪濤的花卉,林紓、陸儼少、吳冠中等之山水都有其超逸獨特一面,既有傳統之精髓,又有創新的局面和性格的表現,都足以令人嚮往,大有不虛此行滿載而歸的感覺。

最後還希望戴氏母子能本著大愛之精神,將這批絕世佳珍,編印成冊,嘉惠藝林,不僅源遠流長,所有同好亦必分潤其澤,則幸甚矣。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