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55 期 2004/3/18 -- 2004/3/24 新生
 
連震黎的攝影生涯(14版)
從報導文學到五花八門的媒體世界
陳柏年  
 
照片提供/連震黎

連震黎本是一位忠於以影像紀錄、報導弱勢與邊緣的攝影記者。懷抱著這樣的理想,他是如何轉任到娛樂雜誌的霸主--時報週刊,並且在消沉職場之際,尋到柳暗花明的轉折點?……


內向自閉的童年時光

連震黎的身形高碩頎長,約有一百九十公分。連父是一位國小自然科學老師,運用攝影製作多媒體教材,耳濡目染下,連震黎即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也許具有藝術天份者的心靈特別纖細,連震黎小時候非常地內向、自閉,還曾被老師懷疑為有智力障礙。他感覺自己與他人、與團體有一種無法打破的隔閡,但善良的本心又知道要與人為善,以致於內心常常分裂為「兩個我」:一個我漠然不動、冷眼旁觀世人;一個我則富表演天才,如變色龍一般在人群間游走。此後在他的人生旅程中,這兩個我時而抵觸,時而並容,交織成連震黎生命中的基本衝突與動力的來源。


在攝影中尋求寄託

雖然早年對攝影技術已嫻熟在心,但在大學三年級時,連震黎才開始展現攝影才華。彼時因為對前途的苦悶徬徨,偶然中他選修了一門攝影課,就以拍攝為心靈唯一寄託,不畏風雨地四處取景,沖印撿選照片。豈知無心插柳的結果,竟使他在台灣大專盃攝影比賽中一鳴驚人,獲得第一名的殊榮。大學時他又受《人間月刊》影響,希望成為中下層社會的代言人、提倡良知與人文關懷的攝影記者。他說童年時對於攝影的記憶就像絲絲綿絮一般,從父親延續到他的身上,而這些棉絮在大學時終於捻成了一條堅實的繩索,成為他浮蕩飄搖時重要的支撐。


顛峰後的困境

退伍以後,連震黎進入攝影界知名的專業沖印公司,放下身段擔任學徒一年。在薰陶訓練下,細節技術日見爐火純青,也很快展開夢想中的攝影工作。豈料不到短短幾年,連震黎就對攝影工作出現疲態,甚至有轉換跑道的念頭出現。

媒體短視逐利的基本性質,本就與連震黎想成為報導清流的初衷背道而馳。對於政治人物及娛樂圈泡沫化的興衰、矯情的宣傳手法,以及千篇一律的拍攝方式,使他從厭惡到麻木,對攝影的信念漸漸崩潰。無奈中他縱情追求精緻的攝影機型、流連經典難求的車款,想以此擺脫工作的不快。而此時他又已經成家,妻子患有囊腫且將要臨盆,攝影不再成為他情感的寄託,反而變成生命的重擔。當初本是維繫他生命、承擔壓力與感覺自由的繩索,如今越縛越緊,令他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奇蹟的發生

連震黎的太太張淑華,本因車禍而有筋骨酸痛的問題,懷孕後的胸部纖維性囊腫益形惡化,更使她為即將來臨的哺乳問題隱隱生憂。豈知就在臨盆的那一天,小學老友造訪,贈送《轉法輪》一書。於是這個原本愁雲慘霧的家庭,從此有了奇蹟的逆轉。  

當淑華翻開書時就有非常祥和的感覺,因此無論如何疲累,每日仍然緩慢但不間斷地讀了下去。怎知還未讀到一半,原來左胸腫大的纖維性囊腫就在一夜之間竟消失無蹤!在持續學、煉功以後,身心靈都輕快許多。而連震黎由於記者工作實事求是、眼見為憑的觀念根植,遲至兩年半後,才懷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上法輪功九天學法煉功班。不料聽法時平和愉快,學功時也清楚感受法輪在體內旋轉。更不可思議的是次日一醒,就見到七彩奪目、色彩變換的法輪在空中旋轉,持續有數分鐘。他告訴妻子「大法一切都是真的!」此後,他的生命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更為圓融自在的生命境界

修煉以後,連震黎變得圓融禮讓。以前只知一馬當先、搶鏡頭的他,如今會體諒後來的人。因為能替別人著想,他也改了超車、闖紅燈的壞習慣,且驚險地躲過好幾場車禍。

如今連震黎對工作充滿活力,會主動清掃雜物、幫助他人完善工作,也不再機械式地拍攝了事。最神奇的是他的感受更加細膩了;以往需耗費一兩個小時的工作,也因為他對於光線的感受變得更加敏銳,找角度也容易,僅需半小時即可完成,迅速且事半功倍。

脫去了虛浮冷漠的外衣,連震黎先天的善良如實流露。他感受到更高的層次,更為平和的身心。在五花八門的媒體世界中有一個清醒的定位,有一份了然的紓緩,對良知、對社會負責,不再有迷亂匱乏的感受。
攝影,在連震黎的心中,又還它自由的清新面貌。

(本文由法輪大法學會提供)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