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53 期 2004/3/4 -- 2004/3/10 文明探索
 
符合道德的安慰劑處方(7版)
王季民  
 

摒棄有爭議的安慰劑處方,取而代之以創造正面樂觀的醫療環境,對病患的健康同樣大有助益。


【記者王季民/編譯】密西根州立大學醫學倫理專家西雅圖認為,對病患開安慰劑處方(也就是使用某種「假」藥物)是種欺騙,大多數時候不應使用這種方式。

然而,一名家庭醫學教授布勞迪,在美國尖端科學學會年度會議中指出,現今已有許多方式,可以符合道德並有效地獲得「安慰劑效應」,而不僅是給病患「假」的藥物。

密西根州立大學前生命科學院道德與人類中心主任霍華布勞迪說,醫療看護者面臨道德上的兩難:知道安慰劑在某些情況下是一種有力的治療方式時,是否應使用安慰劑並對病患說他使用的是另一種藥物?或是應負道義責任而說出實話?

幸運地,因為有其他方式來達到「安慰劑效應」,這種兩難的狀況就消失了。

「這個新的方式,定義了所謂安慰劑效應乃是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一種身心互動。」布勞迪說道,「醫師可以不用再開安慰劑,但可以在每次看診時利用這個安慰劑效應。這種不需依賴安慰劑而達到相同效果的關鍵,就是以道德的方式來利用其具有的治療潛力。」

「醫療環境通常包括一位醫師或治療師,可以仔細地聽你描述、並對你所發生的狀況給予實際與有力的說明。」他說道,「人們對你所擔心與所遭遇的事表達關懷與同情,因而你可以感覺對自己的生命與病症掌握更充分。」

此外,布勞迪提到,有證據顯示在醫療環境中創造正面的感覺,對治療病患大有助益。

布勞迪說,給患者假藥物而告訴他或她說是止痛劑或是抗生素,若不是極明顯地不道德,至少在道德上也是令人懷疑的。

「大多數病患在打點滴或注射時,都會認為這是有效的止痛劑或抗生素。如果他們發現這實際上只是糖水或食鹽水,就會覺得受騙。」他說。

而當安慰劑使用在醫學研究時,就幾乎沒有道德方面的顧慮了。

「由於實驗本身的設計,研究對象當初就會被告知且同意安慰劑實驗。正當的告知同意是要讓對象了解他們服用的可能是真藥或是安慰劑,因此沒有人會受到任何不道德的欺騙。」

安慰劑在醫學研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控制組中使用安慰劑可以使人了解「真」的藥物是否有效。

而且在所謂「雙盲」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哪一個使用真的藥物,哪一個服用安慰劑。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