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記者謝亞晴╱台南報導】目前台灣主要處理垃圾方式為掩埋與焚燒,但焚化爐所產生之戴奧辛受環保人士質疑與擔憂;據專家指出,而其中的家庭垃圾中約有三分之一為廚餘。而廚餘所含湯、油、水等成分極易耗損焚化爐燃燒效率,增加鉅資維修次數;然經由回收處理,廚餘堆肥製成的有機土卻可對受損土地進行大面積復育、廚餘液肥水經過稀釋,也可當成通樂使用,效果良好。
鑑於國內尚未有廚餘回收專書出版,故畜產試驗所退休主任洪嘉謨將其研究心得交由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出版,希望台灣向「零垃圾」挑戰。洪嘉謨強調書中所述不以處理廚餘為主要目標,最重要的是希望可以從中得到甲烷為主,這在歐盟已列為能源政策之一。
洪嘉謨原以解決畜產糞物污染為主要研究範圍;退休後,受聘為環保顧問公司,因而有機會接觸其他國家廚餘回收工作,故開始相關研究;並與台南市環盟共同規劃堆肥場,改善處理廚餘流程。他建議,未來由農業單位,例如農業改良場來負責廚餘回收相關研究是最節省成本的,除了具有專業背景,政府也毋須多花太多金錢成立新單位。
台南市環盟理事長陳椒華表示,許多國家已經訂定未來十年內或二十年內可以達到「零垃圾」目標,她呼籲台南縣市政府也可以此為目標。環保署長張祖恩出席新書發表會時十分肯定廚餘回收工作,並認為大自然中的生產、消費、分解體制是人類最好的學習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