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48 期 2004/1/29 -- 2004/2/4 文明探索
 
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7版)
周正  
 

【記者周正/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心理學與精神學專家歐克立‧雷(Oakley Ray)博士,在回顧了二十世紀中有關心理、社會、健康等相關研究後,發現在美國有半數以上的死亡原因,最根源可歸為行為和社會因素。不僅如此,現在科學家也發現,緊張憂慮會對人的健康和生活狀況產生負面影響。這些研究成果將發表在本月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家》刊物上。

報告分析指出,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能讓人減少憂慮,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並延年益壽。

雷博士回顧了過去一百年中,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文獻,著重在憂慮、疾病等因素之間的關係,才得出上述這一結論的。

文獻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有關醫學院一年級學生。美國醫學院課業繁重,尤其是入學第一年時,結果造成大批學生在考試前生病,併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這項於198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說明緊張憂慮會削弱人的抵抗力。

雷博士同時指出,從發表的學術論文分析來看,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環境都能影響其患病率。肺結核病菌存在於許多地方,但只有少數人感染,或許就與這些心理因素有關。

除此之外,一個人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以及憂慮程度,包括對周圍環境的認識、應付能力、自信、以及他人的支持等等,也會對其身體狀況產生影響。研究還發現一個人與他人相處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其壽命長短。

在一些嚴重疾病的治療上也能顯現出這個結論。婦女因罹患乳癌而切除乳房後,其往後的壽命是由面對疾病的心態決定,而不是被病情嚴重程度左右。

在手術後5年、10年及15年的追蹤研究中,最能推斷死亡率及癌症復發率的指標,是病人在首次手術後三個月內的心態,準確度要比腫瘤的大小、病理分級和病人年齡等因素都要高。不僅如此,對於早期癌症的追蹤研究,也證實樂觀積極的心態對病情緩解及降低死亡率大有好處。

雷博士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這個科學發現來增強人們的健康。

另外,一個人面臨疾病時的樂觀態度也不是一時就能具備,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對人事物善意理解才做得到的。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