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46 期 2004/1/15 -- 2004/1/28 真相
 
遠東經濟評論指出:中國企業信用評等不可信(4版)
張揚整理  
 
遠東經濟評論雜誌一月八日封面:中國企業信用評等不可信

【記者張揚/整理報導】元月八日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以「不要相信中國企業的評等」為封面報導,警告讀者中國企業的資料不可靠,那些仍然冒險對它們做信用評等的外國評等公司,可能會賠上自己的信譽。

報導中說,許多中國企業都想把股票上市,但假帳、變化莫測的規定、差勁的公司治理、政治干預以及缺乏透明度等,都讓國際評等公司難以著力。中國企業必須先獲得政府同意,才能接受評等,而最重要的企業營運部門的市場研究,仍被北京政府牢牢掌握。

評等公司的分析家說,中國不遵守國際會計制度、企業不知道如何蒐集資料、公開發行的企業卻被不必公開財務的私人公司控制,以及政府為滿足計畫目標而發表不實的統計數字等等,都讓他們非常洩氣。

「中國是個廣大的灰色地帶」,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駐香港的評等主任約翰.貝雷(John Bailey)說:「你進去(中國)必須睜大你的眼睛。」

儘管困難重重,垂涎於那看起來像一塊大肥肉的中國市場,國際評等公司包括惠譽(Pitch)、穆迪(Moody)、標準普爾等,還是奮不顧身地去承接中國企業的評等業務;對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與債券,以及包括中國移動通訊、華能國際電力、銀行等國營企業,他們都做出投資評級。目前為止,中國八百萬家企業與一百三十多家銀行,只有不到一百家勉強有信用評等。

國際評等公司對中國國營銀行的評等,視同國債;評等經理表示他們必須這樣做,因為這些銀行呆帳高達百分之五十,早已資不抵債。

法人投資者表示他們不認為這些評等有啥用處。但許多賭性堅強的投資大眾,則表現出比國際評等公司更大的「勇氣」,不吝於購買那些評等公司拒絕評等的中國股票或債券。在香港上市、從事貨櫃租賃的中遠太平洋(Cosco Pacific),在沒有任何企業評等或債券信評的情況下,發行三億美元十年期的公司債。評等公司拒絕評等,因為中遠太平洋的控股公司(國營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拒絕提供有用的財務資料。缺乏評等報告,法人不敢涉足,投資大眾卻蜂擁而至,估計吸引了十六億元競逐。

去年下半年,惠譽接到中國一家零售企業發行公司債的評等業務。公司經理查理士.張(Charles Chang)起初以為這是件直截了當的工作,後來他發現「在中國,沒有什麼直截了當的事」。他們先是找不到任何有關中國全國零售業的資料;然後要評比公司管理知識,發現「中國缺乏的就是知識」;接著是更困難的財務資料。惠譽想方設法,建立估計模型,用了平常的兩倍時間,終於「很不簡單」地得到一個評等值。但委託單位不滿意這個評等,擱置了這個債券發行案。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