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42 期 2003/12/18 -- 2003/12/24 文化廣場
 
北一女文化(8版)
綠園裡不曾停歇的腳步
謝亞晴  
 
攝影/蘇昭蓉

五千年中,有多少風流人物早已走入歷史,但他們的故事還在影響著後代子孫;細看大塊瑰麗的中華文化,點滴都是他們的精神,承先啟後,直到現在。

在台灣,也有一所高中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榮耀,而這榮耀不單指個人特質,還包含了師長的風範。



「從日治時代到現在,北一女風氣一直都蠻嚴謹的。」北一女校地座落在清末時曾建立的孔廟上,是北台灣讀書人的精神文化中心。


訪北一女教師褚苔伊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正逢北一女百年校慶,該校特別推出「典藏北一女」;總編輯褚苔伊老師與編輯組七位老師,歷時二年搜尋資料、採訪老師、校友,逐步建構出北一女的百年歷史,並找尋她的精神與驕傲。

褚苔伊老師表示,日治時代,北一女首重學生品德,其次是儀容整齊,音樂素養的培育亦是課程中的一環,還需學習烹飪、裁縫、體育等;因為學校認為,女孩子讀書除培養文學素養、增長見識外,打理家庭的能力亦需齊備。

學校要求學生五育並重,安排了許多鍛鍊身體的項目,例如一萬公尺競走、游泳、戶外壘球、每逢暑假到海邊實施「臨海教育」。褚苔伊老師表示,日治時代校訓是「正、強、淑」:意即希望學生品德正直、身體強健、行為端莊典雅。

早期的北一女雖然沒有升學壓力,可是每個人都忙著唸書,不願落於人後;「典藏北一女」中亦收藏有兩禎照片:操場上三三兩兩同學站立,捧書閱讀;黑白照片顯現出當年學生的勤奮。

物換星移,現在的北一女又是如何為學生安排課業的呢?褚苔伊老師說,北一女課業的傳授特點是每科老師對學生都有基本要求,沒有老師認為自己教授的是副科,且教學方法多變。綜合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可分為二大特點:


一、接觸不同學者 開創學生視野

親炙大師的風範有益於開啟後生晚輩的視野。褚苔伊老師表示,學校在這方面十分用心,不只有余光中、余秋雨等國際文學家站在北一女的講台上,還有許多專業領域的頂尖學者都曾來校與學生做面對面的接觸、討論。

以國文課為例,褚苔伊老師在開學之初,就先讓學生瞭解本學期教授課程,標註哪些課程將由學生上台講解、讀書會時程、延伸閱讀等等;除講解課文外,也讓學生仿做文章或進行討論。

另外,「詩歌是很美的文字」,不只課本上的,褚苔伊老師還會挑選古詩讓學生背誦。她認為,學生長期接觸文學作品,才能培養一種全方位的鑑賞能力,而這也是一種文化的承傳;她同時也會諄諄告誡:文學、藝術才是人類心靈的故鄉。「人都有寂寞、苦悶的時候,朋友不見得能完全排遣。」

她以隋末的李密為例,李密自幼喜歡唸書,往往邊牧牛邊閱讀。一次,他聽到聲望很高的學者包愷在緱山教課,便決定前去跟他請教;因路途遙遠,他便在牛角上掛上《漢書》,邊行邊讀。因而留下了「牛角掛書」的美談。


二、同儕間的學習

一九九七年教育部開放多元入學,北一女從單純的聯考招生外,又增加兩個入學管道:體保生、甄試。

褚苔伊老師說,這樣的組合對傳統的教學上稍有影響,以體保生為例,她們需花很多時間練球,課業方面較無法兼顧。她表示,這樣的班級不好帶,但老師能引導孩子知道互相幫忙,例如:幫體保生上課錄音、借她們筆記、找時間教她們課業等等;尤其通過班級團體活動,可以讓不同專長的學生增加互動,頗能幫助學生奠定團體概念。

每科老師給學生的訓練都非常紮實,師長的態度也影響著學生。褚苔伊老師說,課堂外,老師十分瞭解學生自我要求的特質,盡量不給學生過多要求,也十分注意學生的情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認真的氣氛就這樣悄悄的駐留在校園裡,也形成了一股北一女特有的「神氣」。

 
左:到劍潭練習壘球 中:物理課 右:1924年,北一女學生以攀登新高山(今為玉山)為畢業旅行,首開風氣。(翻攝於北一女外牆展示的懷舊照片/謝亞晴)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