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36 期 2003/11/6 -- 2003/11/12 論衡
 
學者警示勿過度依賴中國市場(1版)
蔡麗發  
 

與中國加速經貿往來 未必可增加國家競爭力與人民財富


【記者蔡麗發╱台北報導】儘管中國投資熱尚在延燒,但已有許多學者指出,與中國加速經貿往來,未必有助於提高國家競爭能力與人民財富,同時不宜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

一場由群策會及海峽交流基金會合辦的「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國際研討會,十一月一日及二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其中一場討論「經濟交流與國家安全」在一日下午舉行,多位與會的經濟學者發表上述的論點。

該場議程由中經院院長陳添枝主持,邀請台大經濟系教授吳忠吉、林向愷與國策顧問黃天麟進行專題報告,並由國策顧問許松根與台經院顧問王塗發擔任評論人。

林向愷以台灣和中國十六年的經貿往來數據作分析,發現與中國經貿往來的確存在磁吸效應。他舉香港和台灣為例,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九年間,香港與中國的貿易更趨緊密,每人平均實質GDP(衡量國家財富指標)從原來是中國的十倍下降到五倍,台灣則因為在這段時間內對中國的經貿往來採「規範重於開放」,所以每人平均實質GDP一直維持在比中國高六倍的水準。

林向愷說,不少人與部份媒體都認為近年來中國開放經濟後,經濟發展將超過亞洲四小龍,但拿中國與四小龍這二十五年來的每人實質GDP來看,中國的成長率與台灣一樣,僅比香港成長率高。顯見亞洲四小龍與中國間經濟發展差距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其財富差距並無顯著的擴大或縮小。

黃天麟指出,以台灣、韓國、日本及美國對中國的投資金額來看,截至二○○一年止,台灣投資中國的金額佔國內GDP比重達百分之五十點三,韓國為百分之二點七,日本及美國均不到百分之一,可見不是大部分的國家與中國都有那麼高的經貿依存度。

王塗發表示,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最大的問題,在於台灣對中國市場依賴性太高,若從近日台灣法輪功學員被非法扣押及台商在大陸被擄來看,一個國家自甘將經濟命脈置於深具敵意的強國之中,這不是拿短暫的經濟利益可與比較的。

王塗發還說,光是中國發生經濟波動就可以影響到台灣經濟,他引用《經濟學人》去年對中國的經濟研究報告表示,《經濟學人》警告要是中國爆發經濟危機,不僅對中國是壞消息,對所有和中國交流密切的國家,也是壞消息。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