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最近看了幾則新聞,深覺世事無常。「時過」未必「境遷」,境雖遷而時猶未過者,所在多是。
幾年前家長趨之若鶩的美語幼稚園,如今傳出專家痛心的反對聲音,指陳孩子不熟稔本國母語、與同齡學童乃至生活格格不入。而早先獲得學者與教師強烈認同的「建構式數學」,歷經教師父母不知如何教導、學生計算能力低落的打擊之後,如今珠算風潮與心算補習班再度湧現。
有趣的是當教育當局傳出要把「九九乘法」重新納入九年一貫課程時,又有不少老師力擁「建構式數學」,而向教育部提出抗議,真令學生與家長無所適從,不得不對政策變化心生感慨。
看到最近李遠哲屢被提名檢討教改的新聞,不禁想起當初他為台灣教育與科學大聲疾呼,普受朝野信任的隆譽。弔詭的歷史不斷重演的事實是:讓老是批評時政、振振有辭的人上位後,未必能把事務治理得好。
古時的王安石與蘇軾、如今的「執政者」與「在野黨」、以及「教育改革派」與「恢復聯考派」,皆是有鑑於前人缺失與流弊,而提出矯正之方。然而大聲疾呼者有之,重點的要求總是那幾項:考試公平、教學正常,以及提昇學生競爭力。難道這些真有這麼難嗎?
當七十九年次的學童歷經了九次課程大地震之後,難道我們的教育仍然如江河日下?難道更加自由的生氣與多元蓬勃的教材,不是以往教育求之不得的進步嗎?
人們嘗試了又嘗試,總想研究出最好的途徑,超越前代的疏失。然而生而為人,就是注定從不完美朝向完美前進,這意味著我們永遠有補救的空間與必要。 世代快速成長與環境變遷,使得制度代謝的週期與循環加快,不斷有新發展。於是我們看到尖端科技參照了古代哲理的言論,醫學上對於古文明醫療的土法奇效提出報告,肯定其為優秀的治療方法。
人們以為已經過氣或摒棄的觀念,隨時可能回鍋翻身。或許如今備受打壓的人,會是百年後的英雄。然而身陷在當前搖擺不定變革風暴的我們,最好的方式還是反求諸己。
換個方向想,能夠同時熟悉珠、心算與建構式數學、經歷錯誤的美語教育而能再珍惜華語的學習,不也都是可貴的經驗嗎?畢竟反省改進而非抱怨怪罪,才是強化自我、邁向進步的不二法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