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32 期 2003/10/9 -- 2003/10/15 論衡【經濟論衡】
 
剪不斷理還亂(6版)
管制的根源不去,問題只會越改越糟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前陣子參加一個會議,與會者請教出席的農政專家:我國現在財政吃緊,但是政府必須為了補貼農民休耕,每年編列幾十億台幣的預算。加入WTO後,這筆經費可能還要繼續膨脹。難道不能設法拿掉這筆支出嗎?

農政專家連連搖頭說:不行!絕不可拿掉休耕的補助;否則,一旦農民不休耕,政府的財政負擔反而會加重!為什麼?因為農民種出來卻賣不掉的稻米,政府必須以保證價格收購。以現在農民的高生產力來計算,賣不掉的稻米被種出來之後,不但要先花一大筆錢收購,還必須煩惱後續的處理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在一開始就付一筆錢「鼓勵」農民不要種,代價反而低得多。

歸根結底,政府所以必須補貼休耕的原因,還是在於政府先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理由,禁止農地轉為他用。隨著台灣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角色越來越以製造與服務為主,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已經難以在被限定的農業用途上創造什麼報酬,卻又被限制轉移到更有價值的工商用途上。對於農民因為農地管制所承受的損失,政府顯然有必須加以補償的責任。

政府對於休耕的補貼,其實就是拿納稅人的錢來購買政府對於「農地農用」的偏好。一開始的付費辦法是「保證收購價格」,而隨著農民的生產力提高,政府發現代價越來越沈重,才又設計出「補助休耕」的付費方式;因為前者的補貼會隨著單位土地的生產力提高而迅速提高,而後者只會跟土地的休耕總量有關。

這個故事說明了:我們所看到的許多貌似「不合理」的政府支出或是令人不快的制度,背後都有一個因為管制所造成的問題源頭;而目前的「不合理」支出或制度,其實已經是政府與社會在長久的嘗試錯誤過程中,在「管制不予去除」的前提之下,所發展出來的低成本解決方案。貿然取消這些方案,卻沒有先去掉造成問題根源的管制,只會造成更嚴重的成本。

「聯考」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聯考」與「升學主義」都不是造成升學壓力的根源;它們只是病象。問題的根源在於:有責任保障人民受教權利與選擇自由的政府,卻對於人民追求「自己想要的高等教育」的機會層層設限,同時又想藉由限制競爭,維持高等教育的高報酬率。在這種管制造成的超額報酬的誘惑之下,升學主義如何遏止?又由於僧多粥少,接受大量政府補助的「高品質,低成本」大學就是那幾間,升學競爭又如何不激烈?

聯考無非是畢其功於一役,在維持「管制高等教育受教機會」的前提之下,一個成本較低的解決方案而已。試圖改變運作成本較低的聯考,如果不從根源處打破管制,以提供充分的高等教育受教機會,其結果所造成的,就是學生及家長必須承受更高的代價。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