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31 期 2003/10/2 -- 2003/10/8 台灣生命力
 
朵細.古故的故事(9版)
賽夏編織技藝之寶
張嶽  
 

七月天,苗栗南庄鄉的山上,蟬鳴滿山遍野,烈日給這個山城帶來的高溫,雖然很快被雷雨給降下,但人們仍不停地搧風去熱,住在東河村的賽夏族媳婦朵細.古故(漢名徐年枝)無視窗外的酷熱,一個人獨自坐在織布機前,編織她的最愛——賽夏服,朵細.古故對傳統服飾的投入,連她的女兒都敬佩不已。


織布工藝的復原與創作

朵細.古故的女兒是這樣形容她的母親:「我的母親——徐年枝,是一個勤奮上進的編織藝術工作者,自1995年開始學習織布,並於1997年成立賽夏編織工作室,五年來努力的鑽研夏族傳統的編織技法,而且不斷地研發設計許多各式各樣的編織作品,期間所參展的活動不勝枚舉,母親所製作的藝品,形如背包似的臀鈴,非常討喜,深受參觀者的喜愛,並競相拍照,頻頻詢問其用途,之後母親開始嘗試製作不同風貌的臀鈴來豐富自己的創作。」

朵細.古故原是桃園縣復興鄉的泰雅族人,十七歲嫁入東河村賽夏族的風家,當時織布這種傳統的技藝在這個部落已沒落多年,更別提織布機及其他器具,幸好在民國八十三年間,省府召集了全台對傳統手工藝有興趣的婦女在屏東集訓,從此朵細.古故便浸淫在這項傳統藝術領域,由於她是賽夏族的媳婦,所以想把賽夏族的服飾作為研究目標,以賽夏傳統服飾、造型、色彩、圖紋,做為其作品的基礎,從事族群織布工藝的復原與創作。


傳統技藝承傳面臨的困境

民國八十五年成立「瓦祿工作坊」,擔任東河國小及蓬萊社區織布工藝訓練師,並多次參加原住民傳統工藝展覽活動,其作品獲得台灣手工藝研究所「生活用品評選展覽」優選,台北市原民會(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工藝競賽佳作,2002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工藝獎編織類第三名。

近年來,儘管朵細.古故仍致力於賽夏族編織的創作,對這項技藝有興趣的人越來越少,她無奈地說:「很多人開始學時很有興趣,但是大多耐性不足,漸漸又放棄,能不能把這項技藝流傳下去,面臨很大的問題!」


復原創作賽夏傳統服飾

在從事賽夏族服飾創作之前,朵細.古故本是一位西服、女裝的女裁縫師,具有深厚的裁剪功夫。


雷女圖案粧點賽夏用品風味

在蒐集賽夏傳統圖案時,得到台大人類學系教授胡家瑜的支持,提供了很多的寶貴資料,終於讓她理出一個頭緒,「賽夏族的傳統顏色是紅、白、黑三色,失去了他們,就喪失了賽夏的風味」,朵細.古故對她的作品充滿信心,除了服裝以外,也設計了許多日常實用的背包、手提袋、筆袋、杯墊、鉛筆盒,創造出無限商機。

賽夏人以紅、白、黑設計出來像兩道閃電交錯的圖案,稱之為「雷女」,也是賽夏族人的代表圖案,朵細.古故的作品,大多有這樣的設計。朵細.古故表示,「雷女」有段傳奇的故事,以前有一個名叫「雷女」的人,非常有神力,當人們要開山闢地耕種農作物前,她就拿起一把刀在地上釘出四個角,然後用雷電一擊,馬上就闢牛耕地,後代的人為了紀念雷女,就使用這個圖案。


朵細重現賽夏服飾風貌

朵細.古故充份運用「雷女」圖案,以她在中華汽車原住民工藝獎編織類第三名作品「祖靈的召喚」的祭典禮服為例,全套有無短袖衣及無袖長衣,穿著時短上衣套在長上衣上面。雷女圖案在整件衣服上非常突顯,賽夏人語稱此件禮服「imatalersegel」,意思是說「完全透澈做好了」,朵細.古故以紅、白、黑三色表現「雷女」外,還以「圈點紋」代表橫排並列的男女矮人,「交叉紋」代表交錯的樹枝,全件服飾試圖傳達送靈時來來回回、依依不捨的心情。

早年,賽夏人參加矮靈祭,所穿的服裝,大多向泰雅部落購買的,服裝圖案一片混亂,如今在賽夏族的矮靈祭中,你將會看到朵細.古故富有賽夏族傳統的作品穿在賽夏人身上,能有如此改變,像朵細.古故的這樣的工藝家,功不可沒。

(本版圖文由原民報提供www.tapt.org.tw)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