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是東坡詞《水調歌頭》中的千古名句。1948年上海電影「人盡可夫」有一首名為「今夕何夕」的插曲,用的正是這個典故。歌詞寫道:
啊──今夕何夕?雲淡星稀,夜色正美麗,只有我和你,我和你。
才逃出了黑暗,黑暗又緊緊地跟著你──
啊──今夕何夕?溪水流,夜風急,只有我和你,我和你患難相依。
這是當年玩票作曲家陳瑞楨的兩首探戈名曲之一(另一首為「懷念」),由該片導演徐蘇靈填詞、女主角白光演唱。片中,男女主角因故緊急逃亡,身陷重重危機,乃至不知該夕是何夕;也因而儘管夜色美好,卻無心留戀。還好兩人患難相依,終得度過難關。
簡單幾句歌詞,道盡了劇中人的身心處境。的確,心之為用大矣!我們從時下各類媒體報導的若干怪現狀可以發現,當前不知「今夕何夕」者似乎大有人在:
─首先,台鐵、中華電信員工最近的集體休假、請願事件顯示,國內至今還有不少人不願接受民營化的事實,仍然心存國營事業「吃大鍋飯」的舊思維,企圖抗拒這一股世界潮流。
─其次,某政治學者稍早提出評析先總統經國先生的學術論文,竟然立即引發部分在野黨人士的強烈反彈、圍剿,甚至大倡「懷蔣」風,展現出安於接受威權式領導的族群特質。
─再其次,中部地區有921災民自覺蒙受委屈,居然不向地方政府或中央主辦機關陳情、反映,卻寧可向在野政治人物下跪申冤;場景似曾相識,彷彿回到媒體爭報微服出巡的「蔣院長」時代一般。
這那像是早已歷經兩屆總統直選、政黨輪替整整過了三年、人民頭家終於可以當家作主的法治社會?看來處在這無常的世界,還是要有些許格物致知的功夫與「不住生心」的修為,以期能夠心隨境轉、隨遇而安,不至無端焦慮、失衡而陷入民主化的迷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