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拍攝金曲獎得主交工樂隊的紀錄片:《線道184之東——菸樓唱歌》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當一個社會越加民主與多元,尊重、了解與轉換角度的溝通管道便益形重要必然。紀錄片跨地域、跨時空,使觀眾猶如置身現場般地親見事件的真實面貌,迫使人溝通與思考的力量是強大的。 或許你習慣了投入商業劇情片中包裝與修飾的演出,以此忘卻真實生活的喜悲。那麼紀錄片將打開你的視野,重新發現我們成長環境的豐富與多元。 長久以來,在歐美各國舉辦的「國際民族誌影展」扮演著向民眾推介優良民族誌影片的重要角色,具有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是台灣第一個民族誌影展,也是亞洲的創舉。第一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已於2001年舉辦,獲得熱烈迴響。 今年邁入第二屆的「200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將於十月三至七日於台北西門町的真善美戲院舉行。此影展經過長達一年的精心籌畫,由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主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單位指導贊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等單位協辦。 來自世界各國三十三部精彩的影片及導演將齊聚台灣,與我們進行族群文化的交流與討論,屆時將是一場民族誌影片的豐富饗宴!
| | | | 上圖:遷徙紀錄片中的經典作品:《非洲虎》 下圖:今年最紅的民族誌電影:《杜卡的困境》描述杜卡因為丈夫娶了另一個老婆而陷入情緒低潮。 |
| | | | 回顧經典遷徙紀錄片
在「回顧單元」中,本影展邀請了當今最負盛名的法國籍民族誌影片導演尚‧胡許 (Jean Rouch) 的三部具超現實風格,且與城鄉遷徙主題相關的經典作品:《瘋狂仙師》、《我是黑人》與《非洲虎》,他的影片將由法國巴黎人類博物館國際民族誌影展的策展人——法蘭西娃‧傅柯女士專程來台介紹。
「回顧單元」並邀請中國大陸民族誌電影的開創者楊光海先生(雲南白族人)親臨現場,放映他於1960年代攝製的以遷徙遊獵維生的《鄂倫春族》一片,並與觀眾對話。
在最主要的徵片部份,共有十一部台灣本地影片與十七部國外影片入選,分屬於「遷徙故事——國外篇」、「遷徙故事——台灣篇」與「新視窗」等單元。
遷徙故事──台灣篇
探討台灣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外籍勞工與外籍新娘的遷徙經驗,令人在平實處震撼地體會他們的感受,深入了解台灣的面向。獲選的七部參展影片與導演為:
吳米森 E.T.月球學園 馬耀‧比吼 來去大陳 曹文傑 想要有個家─城市邊緣 部落 陳榮顯 看山的人─穹蕉坑之歌 賀照緹 線道184之東─交工樂 隊菸樓唱歌 李道明 離鄉背井去打工 蔡崇隆 我的強娜威
遷徙故事──國外篇
「遷徙故事─國外篇」有八部影片,體現了遷徙這個人類共通的經驗,所帶來的感動與體悟。如《綠茶與櫻桃》述說日裔外籍新娘苦悲;《消逝的村落》描述塞爾維亞小女孩遊走在遷徙殆盡村落;《阿魯兄弟》描述中國大陸屬哈尼族的阿魯一家人,因為無法開墾農地,外出打工之辛酸經歷。
新視窗
「新視窗」單元展,囊括了性別、政治、人類學、原住民文化和宗教等議題,檢視了性別傾向對於孩童的影響,與美國家庭面貌的改觀。
其中以伊索比亞南部哈瑪族為題材所拍攝的《杜卡的困境》,是今年度最紅的民族誌電影,描述五個孩子的媽——杜卡,因為丈夫娶了另一個老婆而陷入情緒低潮。兩個太太之間複雜糾結的女人戰爭與衝突,在這部詼諧輕鬆的片中表露無遺。
台灣參展導演與影片為:張翰與沈可尚的《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沈默了》、沙瓏‧伊斯哈罕布德的《月亮的眼淚》、林建享的《光影中的旋律》,此三部片與原住民的布農族與達悟族有關,而李靖惠的《森林之夢》則反映地震後災區校園築夢的困境。
國內新生代導演吳米森的紀錄影片《E.T.月球學園》與尚‧胡許的《我是黑人》同樣處理城市移民遊走於真實與虛構間的故事,二者獲選為本影展的雙開幕片,展現超現實特異而迷人的風采。
導演將在影片放映後與觀眾對談,期待大家來參與這場盛會!
時間:2003年10月3日至7日
開幕:10月3日(五)19:00~21:00
主辦: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洽詢:(02)2652-3452~3
指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協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等
地點:真善美戲院(台北市漢中街116號7樓;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 預售網站:元碁售票(02)2784-1011 http://ticket.acer121.com
售票端點:真善美戲院票口、FNAC法雅客、誠品書店、新學友、功學社、新舞臺等
本活動已獲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政府教育局等單位核給教師研習時數。 詳細內容請參看影展官方網站:www.tieff.sinica.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