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重大突發事件所致 症狀為焦慮、失眠等 近年來有增加趨勢
【記者趙曉慧╱採訪報導】八月底蘆洲發生大火,民眾跳樓逃生的驚險畫面震撼了社會,九二一震災四週年之際,幫助災民度過創傷記憶,又成為社會關懷的焦點。國內精神科醫師指出,由於近年來重大災難頻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英國倫敦大學精神醫學博士劉珣瑛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遭受突發的重大創傷或刺激,如地震、火災、空難、戰爭等,產生重複的驚嚇經驗,並出現焦慮、失眠、緊張、逃避、胸悶、心悸等症狀。
劉珣瑛說,PTSD通常為慢性,在事件發生後一個月甚至一年才發病,例如曾經參加越戰的軍人,等到回美國之後才出現症狀,而台灣近年來由於重大災難頻傳,所以PTSD出現的比例顯著增加。
根據調查指出,九二一震災發生一週年時,投入救災行列的萬名阿兵哥中,有5%患有PTSD,有些甚至需要藉由酒精或藥物,才能暫時擺脫滿地屍塊的可怕影像。
去年九二一三週年時,新竹馬偕醫院急診科主任蔡維謀的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在震災發生兩年後,仍有5%左右的災民罹患PTSD,且症狀持續達3個月以上,並與其房屋損毀狀態、是否服用安眠藥有關。
劉珣瑛指出,情緒不穩、減壓不足或置身於不安全環境的人,都是高危險群。若不即時就醫,患者將對人或環境產生不信任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復原所需的時間,則因人而異,若提早就醫、配合醫師診治、親友支持以至於宗教信仰的幫助,都可加快復原。
蔡維謀憂心的說,患者若抗拒治療,有可能造成人際關係及家庭不和。此外,患者因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也將間接導致身體疾病,但卻忽略病因在於心理問題,若是遇到災難或不幸,情緒就有可能再次崩潰,進而形成公共心理衛生的盲點及隱憂。
心理諮詢師游乾桂表示,PTSD不只發生於重大災難,也有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如遭倒會、受虐兒或性侵害等,而對自身越重要的事物,在剎時間消失,PTSD的罹患率就越高。游乾桂強調,精神救援與物質/救援同樣重要,建議政府成立「心理健康署」,協助民眾建立創傷發生前的危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