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28 期 2003/9/11 -- 2003/9/17 論衡
 
台灣正名爭議 (2版)
客家統獨立場 各自表述
陳曦  
 

【記者趙曉慧、陳曦╱台北報導】九月六、七日的「台灣正名」及「民間保護中華民國」兩場遊行,成為近期統獨焦點。知名作家李喬說,正名活動提供客家人一個站出來的機會。客家人在歷史上是一個流浪的民族,但正名後,台灣是客家人的故鄉及祖國。

李喬說,此次正名運動,客家民眾大約有二千人參加正名遊行,苗栗鄉親就動員了二十七輛的遊覽車。為什麼要參加正名?李喬表示,五十年來客家人始終戴著別人的帽子,現在要把這帽子拿掉,這並不是改國號或關乎國際法的程序問題,而是回復自己的名字與原有的身分。

李喬說,客家人在台灣社會,始終很模糊的存在,第一個原因是客家傳統文化有很強烈對原鄉的懷念,雖然原鄉的懷念對人類而言是很正常的,但若是超出了一個界線,這個族群就很難落地生根;其次,在台灣的現實生活當中,客家人在政治經濟上稍嫌弱勢。這兩種因素加起來,使得客家人的存在顯得很模糊。

李喬強調,今天這個正名活動非常好,提供客家人一個站出來的機會。雖然客家人在歷史上是一個流浪的民族,但正名之後便不再流浪,客家人屬於台灣,台灣屬於客家,台灣是客家人的故鄉及祖國。

但是對金門出身的前立法委員陳清寶而言,「台灣正名後,金門、馬祖等離島的人民,他們在國際上的名字是什麼呢?」他反問。「難道台灣本島的民眾都忘記金門、馬祖前線的人民是拿身家性命誓死捍衛中華民國嗎?四十年來海峽兩岸的軍事對抗會因正名落幕嗎?還是中國大陸已經不再無力犯台?」身著迷彩裝的他嚴肅的說,「台灣正名運動很傷離島人民的心。」

立法委員陳學聖強調,他參加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及多次參與國際外交會議的經驗觀察,中國大陸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動作,絕不會因為改不改名字而手軟。國際社會也很難因同情我們的處境,而認同台灣獨立。他認為,兩岸的問題還是得坐下來談,以挑釁方式處理可能將導致更僵化的兩岸關係,唯有彼此尊重才能解決僵局。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