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新聞工作不是討喜的工作。 看看最近發生的兩個事例,信然!
其一、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立法爭議。
從去年九月這項以國家安全為名的條例著手制訂以來,便已引起香港人民的高度疑慮。各界擔心此一包山包海、籠統周納的立法一旦通過,香港的言論與新聞自由將大幅倒退,人民動輒得咎,「兩制」提前結束。
這項立法為何會引起如斯巨大的反響,僅以直接牽涉新聞自由的條文為例,便可知其梗概。依據該項條例,新聞界如果披露危害國家安全等有關資料,將受到嚴厲處分,而什麼是洩漏國家機密,則無明確規定可循。甚至,新聞界一旦被指控洩密,將不能以公眾利益抗辯。其後香港政府雖迫於七一大遊行的龐大民意而宣布退讓,使媒體與記者形式上保有「公眾利益」的盾牌,但法網羅織的立法精神已構成新聞自由的偌大傷害。
看起來,新聞業真是個討人厭的工作,無怪乎,香港新聞界已有人公開宣示,如果這樣的立法獲得通過,報社不如關門算了。
其二、英國政府與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情報爭議。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BBC的記者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引用匿名情報官員的說法,指稱在去年九月一份提交國會的武器報告中,英國首相布萊爾的聯絡室主任坎貝爾(Alastair Campbell),堅持加入誇大伊拉克武器威脅的文字,強調只要海珊一聲令下,伊拉克有能力在四十五分鐘內部署生化武器。而坎貝爾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獲取國會支持對伊作戰。這項報導播出之後,英國政府強烈反彈,不僅嚴厲指責其真實性,並要求BBC應該道歉。
作為英國的公共電視台,而且所有董事皆由政府提名的BBC,面對政府的強大壓力,非但未予道歉,而且在董事會的深入討論後,發表支持該項報導符合「公眾利益」的聲明。導致雙方爭執愈演愈烈,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近日,被指為BBC消息來源的英國國防部顧問凱利(David Kelly)自殺身亡,更使此一風波難以善了。
看起來,新聞界還真是惹人嫌的行業,即使老牌的民主國家如英國者流,也還是不能免於新聞界與政府的「對立」,只不過,BBC有了「公眾利益」的盾牌,就比曾被英國治理,如今「回歸」中國的香港新聞界,大大地有了保障。
誠然,新聞業既負有監督時政、挖掘真相的責任,新聞工作就不可能是個討喜的工作。只是,新聞業在民主國家是項權力,新聞工作者即使不為政府所喜,也僅要面對專業表現的檢討與專業規範的對待,既不必擔心「老大哥」的好惡,更不會危及生命的安危。反之,不民主國家的新聞業不過是政府的工具,新聞工作者一旦被統治者所厭惡,麻煩可就大了,輕者去職,重者繫獄,生命被剝奪者更大有人在。
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在追求不討喜卻能免於壓制的道路上,顯然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