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15 期 2003/6/12 -- 2003/6/18 論衡【經濟論衡】
 
網際網路與言論市場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當獨占或寡占市場中的消費者面對相當有限的選擇,同時所需的又是需求彈性很低的財貨時,就會發生「不滿意,但又不得不買」的情形。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對台灣的媒體品質雖然不滿,卻仍然必須仰賴它們所提供的資訊服務。


壟斷的媒體把持媒體壟斷

台灣幾個大媒體在威權時代原本就是官方意志代言人。雖然解嚴之後言論市場解禁,但由於消費習慣、生產新聞所需的人力與社會資本、建立可信任品牌所需的巨大成本,使得媒體產業具有相當高的進入障礙。加上壟斷的媒體多少可以操弄民意來加強它的壟斷力,獲得市場之外的資源挹注,更使得媒體的改善躊躇不前。

面對媒體的壟斷與品質低下,政府介入並不是好的解決辦法。一方面,言論自由的重要目的之一即在於監督政府,政府干預所造成的後遺症可能比「言論濫用自由」更為嚴重。另一方面,在我們的歷史脈絡中,大媒體原本就精於官商之道,政府管制恐怕只有更讓這些壟斷媒體更如魚得水。

消費者團體的監督當然也是一個抗衡惡質媒體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強化市場競爭,以提供消費者其他有效選擇,而網際網路上日益茁壯的公共論壇就是一個令人期待的競爭來源。


以網際網路來抗衡大媒體

網際網路不只提供一個進入言論市場時,出版門檻相當低的管道,同時還具有可以即時與讀者互動的優勢。但是網際網路也有其弱點,例如匿名性就使得不可靠與不負責的言論容易在其中過度氾濫,進而破壞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信。

無論如何,經過幾年的組織實驗,網路媒體也逐漸摸索出解決之道。例如PChome上的明日報,將公共論壇分散為近十萬個「個人新聞台」。這不只解決匿名性的問題,同時每一個新聞台就如同一間「民宿」,房間數與設備當然不能跟大飯店相提並論,但是由於具有「主人親切招待」的特性,透過個人風格、顧客導向與差異化,也未嘗不能與豪華飯店在有限市場範圍之內一較長短。

我很樂觀的期待,以此為基礎,或許會有人發展出中小型的網路媒體。這些媒體可以仰賴成千上百個新聞台提供新聞與評論,但是它的編輯必須能善盡查證與校正之責,同時具有協調作者群、建構專題的能力。如同民宿聯盟一般,這樣的媒體固然難以與大資本並駕齊驅,但卻可成為言論市場中具有一定佔有率與威脅性的競爭對手,並成為迫使大媒體提昇品質的有效力量。

(作者的個人新聞台為: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Lakatos/index.html)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