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14 期 2003/6/5 -- 2003/6/11 論衡【經濟論衡】
 
低學費與就學機會的管制
駱明慶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所有經歷過台灣升學體制的人,對於由國中開始的升學競爭,應該都有相當深刻的體會。簡單地說,升學競爭的源頭來自於政府對大學的管制。1986年大學擴張、政府開放新設大學之前,同一世代就讀大學的比例都在10%左右,而其中大約有一半是公立大學。


低學費搭配了大學的管制

經歷過那個大學聯考錄取率大約只有30%年代的人們,不知是否曾經想過,如果經過高中聯考的篩選之後,仍然有這麼多考生,願意花這麼多力氣參加大學聯考,為什麼政府要透過管制大學生人數來剝奪人們就讀大學的機會?一個可能的重要原因是,政府主控教育的態度,堅持由國家大幅補貼經費來辦公立學校,採取所謂「低學費」的政策,使得政府受限於財政能力,只能提供每個世代約5%就讀公立大學的機會。

事實上,「低學費」和就學機會的管制是同時存在的。或許是由於討論教育政策的人們,大部分都是在大學聯考中仍然勝出的人,關於低學費的討論都忽略了管制就學機會這個重要面向。

換言之,這個許多人認為「公平」,足以使「三級貧戶變總統」的大學聯考,只是分配這些稀少機會的一種方法。透過「低學費」政策所保障的少數「三級貧戶」,其實是以補貼更多的有錢家庭,以及更重要的,限制其他大多數人的就學機會所換來的。因此,以「三級貧戶變總統」作為低學費政策可以促進窮人子女向上流動的例子,其實是大有問題的。


管制大學限制窮人的機會

該問的是,為什麼沒有更多的貧農之子可以就讀大學?為什麼陳水扁的小學同學們,沒有更多人獲得像他一樣向上流動的機會。試想,當年高中畢業時的陳水扁,面對的不是低學費的台大,而是政府不大幅補貼經費的台大,但是仍有充足的就學貸款或獎學金,他會不願意來讀台大,日後變成律師之後再來償還就學貸款嗎?因此,低學費政策並不是確保窮人子女上大學的唯一方法,但是搭配就學機會管制的低學費政策卻扼殺了更多人,尤其是窮人子女的就學機會。

在當年受補貼學生陸續成為社會知名人士之後,這種補貼「未來有錢人」的效果,其實是相當清楚的。2002年底時,1972年畢業的台大學生舉辦了一個畢業三十週年的同學會,知名校友如馬英九、趙少康和邱義仁等比比皆是。我們真的需要補貼他們當年的教育成本嗎?就學貸款和獎學金真的會阻礙他們的求學之路嗎?值此報稅時刻,納稅人真的要這樣的「低學費」政策嗎?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