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03 期 2003/3/20 -- 2003/3/26 讀者天地
 
向一群大學生致敬
明心  
 

日前,台灣三十七所大專院校的學生,共同發起了一項援救中國清華大學師生的活動(上百名清大師生僅僅因為煉法輪功就遭受殘酷的迫害,詳見《大紀元時報》101期〈新學運:台灣學子跨海聲援中國人權〉)。台灣學子誠摯的理性態度、光明的人性訴求,令人感到光榮。我們不禁要向這群堅持道德勇氣的青年學子,致上敬意。


兩岸清大 大不相同

中國和台灣都有一所清大,同樣造就了許多有貢獻的科學人才。這兩所清大隨著政治形勢的分隔,分立於兩岸;然而他們的精神是一致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自易經乾坤兩卦)的校訓,已聯繫兩岸的清華人。

可是,五十多年來,這兩所清大的命運卻是不同的。共產黨對知識份子,只用其專業,卻禁錮其獨立思想的空間。毛澤東甚至稱知識份子為「臭老九」,把他們下牛棚,勞動改造,致使今日大陸學者在政治權力面前,幾乎沒有道德堅持。

相反地,台灣的知識份子雖然也經歷過一段威權時代,但是知識份子的清議,時有表露,也頗受尊重。台灣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基本上還是以傳統文化教育下一代。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北京清大的學生除了埋首鑽研專門學術外,還要接受嚴密的政治思想教育;台灣的校園氣氛比較活潑,專業訓練之外,學生擁有人文、思想與信仰等形而上的自由。這種差異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深深地影響著兩岸學術的品質。

所以,我們可以將這次台灣大學生的共同連署聲明,視為一項喜訊:台灣大學生不只是會閉門唸書而已,還關心對岸的學生人權。無論如何,這項行為代表了台灣學生的高度自省,也代表了他們的學術良知。科學與民主、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思想種子,已經在台灣的大學裡發芽成長。這應該歸功於台灣長期以來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並和現代化的民主思潮產生一種良性的結合。


大學之道 止於至善

反觀大陸迫害清大師生的舉動,我們不禁要問:若無人文思想、人道關懷的理念;若無堅持信仰、獨立思考的師生;若無知識份子的良知與風骨,大學還剩下甚麼?如果師生被政治綁架了,大學當局還無反應;如果學生的受教權需要以放棄信仰為代價,那麼這樣的大學還有什麼價值?四書《大學》裡闡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我們相信:堅持真理,止於至善應該是大學校方的基本堅持。

另外,台灣學術界應該支持這群學生,並且能夠利用各種交流的機會,向對岸的人士說明台灣堅持傳統文化、推行民主自由的成就。這不只是台灣的歷史成就,更對中華文化的意義深遠。

如果兩岸的學術交流,能夠在技術之外多一點人文;理論之外,多一點實踐;學術之外,多一點大學精神的切磋,增進兩岸大學的交流層次,才能更深入地弘揚大學之道。古人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北京清大校方應有愧焉!清大校友朱鎔基、胡錦濤,能不汗顏嗎?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