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紀元副刊〉透過生活隨筆、人生感悟、心情故事、人物報導,讓您的情感得以抒發,心靈得到沈澱,進而擁有良善平衡的心境、優雅閒適的生活。 由於篇幅有限,在此僅介紹幾個專欄及其精彩片段。
熱情的攝影文字工作者:禹海
與諟勒垈樂相遇時,那時她才三歲多,或許常於戶外嬉戲,皮膚晒得黑亮,原住民小孩特有的大眼睛一直盯著我和我的相機,眼中充滿著陌生與好奇,長長的睫毛翳動時,就好像兩隻美麗的蝴蝶在飛舞。
做為一個遊走四方的攝影家,我已習於等候與觀察,所以當我拍完照片而且她也比較不畏生時,我就讓她的小手慢慢觸摸我的相機,然後再把相機的觀景窗放在她黑黑亮亮的眼睛前面,讓她從裡面看到她想瞭解的世界。──摘自43期「排灣族的小女孩」
禹海簡介
熱情誠摯的專業攝影家禹海,主動為《大紀元》撰稿,他的期許是一步一腳印地為台灣這塊土地做紀錄。他經常離家在外,上山下海、深入部落,與當地人一起生活,將所看到的如實地攝入鏡頭,將所體驗到的嚴謹地落為文字,內容豐富、文采溫厚,是報導文學的佳作。
年輕的文史工作者:默耕
我用福紗巾上面的話語來鼓勵災民,一次又一次地跟他們訴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與他們共同緊握福紗巾,取得他們的「勇於面對困境,決意重新站起」的承諾後,我們才安心地離開。
一位義工媽媽跟我說:「物質只能救急,如果心脆弱了,對物質的需求就像無底洞一樣,永不滿足。要救一個人,要讓他的心先堅強起來,去面對、超越一切外來的苦難,如此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我們編織『福紗巾』的用意正在於此……」──摘自63期「刻劃幸福的一條手巾」
默耕簡介
年輕的文史工作者默耕,以他細膩的心思及實際的行動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在〈人間有情一系列〉中,呈現困頓中的小人物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真誠、溫情躍然紙上,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展現於各行業、不同年齡層的人們身上。
走遍天涯的牙醫師:蔡惠美
「去年,在馬倫巴」是一部有名的歐陸影片。去年,我正在馬倫巴,拍下這張用溫泉杯啜飲熱礦泉水的捷克婦人。
溫泉杯形狀奇特,除了寬大的杯口用來接水,還有彎曲的把手。把手末端有小口,才是喝水時用的出水口。本來珍貴的溫泉水就不宜牛飲,溫泉杯的設計正好適合小口啜飲。──摘自51期「去年,在馬倫巴」
:蔡惠美簡介
已出版兩本旅遊書、開過兩次攝影展的牙醫師蔡惠美,將她走遍天涯在經意或不經意中所捕捉到的見聞,以生動的照片與文字紀錄,慷慨地為《大紀元》撰寫〈鏡頭下的Discovery〉,圖文並茂、內容獨特、精彩有趣。
多才多藝的企業家:徐正毅
喧喧嚷嚷、熱力四射的市場景況,是店家們為生活打拼賣力的表現。而靜靜坐在馬路旁的老農、老農婦們,面前擺放了一些自家種植的蔬菜、瓜果,相對於市場內鮮豔欲滴的菜色,則顯得細小、萎縮。
用過早餐後,在搭捷運之前,我順手買回一些老農們的菜蔬,似乎是疼惜他們的辛勞。不怎麼起眼的菜蔬,吃起來總是覺得特別香甜。──摘自66期「早市」
徐正毅簡介
多才多藝的企業家徐正毅,於《大紀元》創刊時接受採訪,因而認識《大紀元》的辦報理念,進而傾心支持。兩年來,徐先生每週持續提供「角落的芬芳」散文及素描。在那平實的文字、簡練的勾畫中,讀者可細細品味台灣各個角落居民的溫情、敦厚而又活力四射、不畏艱難的特質,以及傳統古樸文化的承傳。
千萬人的新生
雖然經歷了那個少年時代裡夏天奇妙的事情之後,蘇珊娜奇蹟般地能看見自己內心閃現各種奇妙的風景。她常對山姆說,對於光的記憶來自那個年少的夏天。她能看見內部的卻看不見外部,能看見另一個世界的,卻看不見這一個世界。儘管如此,她已經知道一件事情,也就是她一直生活在黑暗裡面。
這一場可怕的瘧疾整整折磨了蘇珊娜十一天,她在臨終之前,對山姆說:答應我,下世如果我再度身處黑暗,請再給我幫助,答應我,下世一定要去東方,找到那尊東方的巨神。──摘自56期「光的記憶」
文章及來源簡介
這是發生在美國南方小鎮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刻畫著人們在人生歷程中,對生命現象的不解與探索,以及對生命的期許,進而透過修煉一窺生命的堂奧。
法輪大法學會提供《大紀元》一系列精彩的真實故事,呈現人們突破性地觸及生命的奧秘乃至宇宙的奧秘,因而產生巨大的身心變化,進而知道怎麼樣積極地去生活。
居家簡樸的鄉村隱者:粟耘
其實,我們家也有一棵酪梨樹的,由於不懂得養護,所以,果子總是結得零零落落的,別人果實纍纍,我們的只要結了二、三十顆,便以為是好收成了,而且人家還會悉心用紙袋將每顆果子套實了,以防蜂蟲噬咬,我們則任它自由成長,它們本是自然物,人要吃,蜂也吃些,何妨?因此,我們的酪梨都有好幾點褐色的硬疙瘩,吃的時候得要小心剔掉,不像完好的果子,可以大快朵頤的享受!
妻最初切了一盤端上桌,怕我嫌麻煩,有些遲疑,沒想到,我竟然說,我們家的酪梨有骨頭,吃起來,不也挺好吃的嗎?──摘自80期「我家的酪梨有骨頭」
粟耘簡介
曾經歸隱山林的作家粟耘,目前是一位居家簡樸的鄉村隱者。他以寧靜的心對萬物的自然狀態觀察入微,並將之化為嶲永的文字及彩繪,每個月定期與《大紀元》讀者一起分享。他的作品流露出對大自然的崇敬與熱愛生命的灑脫,風格清新脫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