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車站名:橋頭 線路名:縱貫線 建築年代:1935年改建 驛舍材質:水泥磚造
舊驛風景散步歷經四季,車窗風景由年初到歲暮,依時序更迭,春日皚皚如雪的油桐、盛夏熾烈似火的鳳凰、秋日滿山遍野的芒草,今天搭慢車往「橋頭車站」,放眼窗外,一波波艷黃花海,為亞熱帶的雲嘉平原帶來一片令人璀璨的初冬田園景色。
火車停靠「保安」,從敞開的車門隨風飄來鄰近糖廠絲絲清甜蔗香,再往前行,沿鐵路兩旁,黃花像浪潮一樣覆蓋了阡陌,我這個五穀不分的「街仔憨」都看傻眼了。
「喂!上個月經過這裡不是一片水稻嗎?這難道是傳說中的油菜花田?」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誰是大地的魔術師?
「阿笨!油菜花從撒種到開花只要四十幾天,入冬前二期水稻收割後,休耕期的水田先撒下油菜種子,等成長之後,繁花落盡就開始整地,把油菜花犁進田裡,當成有機肥,再過半個月就可以插秧啦!」
看來這畫家果然見多識廣,趁機給我上一堂生物課。
「哇!好一個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原來油菜花還是種植水稻的功臣呢!」一路上談論花事,不知不覺已到「橋頭車站」。
和絕大多數車站一樣,「橋頭」也座落於路端,出站幾步就是車水馬龍的公路,主體和泰安、造橋、清水等站相近,廣場周邊停著許多摩托車、腳踏車,可見當地民眾仍然利用它南來北往。比起被廢的泰安站,橋頭數十年如一日,忙碌而認份。
本來,畫家對自己如何表現這些宛如孿生兄弟般的磚造小站幾乎有點困惑,不過,當創作遇到瓶頸時雖然惱人,苦苦思量後有了轉機,泉源再現時,又是一番新天地了。
尋覓到理想的切入點,開始打稿作畫,有一對騎機車、學生模樣的男女,趨前輕聲問道:「請問您是畫火車站的李欽賢先生嗎?」在小車站遇到同好,互相交談間感受的溫暖和鼓勵讓畫畫的人更帶勁了。
台灣的火車迷年齡層大多分佈在20至40歲之間,男性約佔81%,女性約19%。興趣多為鐵道旅行、小站巡禮、或蒐集車票、鐵道模型、攝影等等。這對年輕人是高雄師大的學生,騎著摩托車正進行老車站巡禮。
望著他們遠去的青春背影,我們突然間很羨慕,卻也很後悔,如果早二十幾年前,把追逐古老火車站當作愛情長跑的旅路,那個年代幾乎站站皆是原汁原味的古老火車站,除了談情說愛之外,還可以為後世留存更多老台灣影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