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水結晶」這個實驗很簡單,只是看看不同狀態下的水結晶的情況有什麼不同。然而,一個實驗能夠簡潔、直觀、通俗易懂,這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實驗觸到了「人的精神對物質的影響」這麼大的課題,這方面的實驗並不多。能夠通過一個簡明的實驗來探索這個關係,是非常有意義的。
對日語、英語、德語不同語言寫的「智慧」這個詞,水反映出相似形狀的結晶。對日語、英語、希臘語寫的「宇宙」,水也反映出相似的結晶,還有對「愛與感謝」,也反映出類似的形狀。這說明對水產生影響的不是文字,不是語言,不是語言發音的振動,而是語言所代表的意義!相同的意思、相同的信息,通過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他的作用是一樣的!進一步細想,每一個詞都造成了一種不同的形,那會得出什麼結論呢?一個詞義是有形的,或者說,一個思想是有形的!這間接證明「精神就是物質」一說。
水對形象的反應也非常敏感,讀過「蓮花」圖片的水結晶,像蓮花一樣會不斷生長,讀過「杉木」圖片的水在結晶的過程中會像樹一樣周期地變換顏色,就像樹的呼吸。更有意思的是,讓水分別讀「太陽」的圖片和讀「太陽」的文字,結晶是相似的。這就說明形象也是一種訊息,和文字一樣代表一種思想,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每個形象都代表著某種精神,「形似即神似」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舉例來說,這就像人能從繪畫中看出畫家的情感和思想。
其實在中國傳統,人們對水的了解是非常細緻的。比如製藥就非常講究水,喝茶更不用說了。有的茶要用特定的泉水,有的茶要用荷葉上的露水,有的用梅花上的雪水,有的用某河某段的水……這些並不僅是人們的閒情雅緻,而是已認識到水的特性。以前還聽說一個故事,在中國農村裡,婦女知道不少簡單有效的偏方,水是最常用的。小孩吃了不熟的食物,肚子痛到在地上打滾,母親將一碗水燒到將開未開的程度,給孩子喝下去,馬上就會好,立竿見影。民間關於水的用法非常多,對水的理解已經融入了傳統中。
在《水的訊息》這本書的後記裡,江本勝博士提出「從哪裡來,到哪兒去,存在的目的……」等等問題。一個科學家,不陷在枝微末節中,而能直接面對這樣的終極問題,說明他的思想非常開闊。水是組成萬事萬物的要素,對水的了解有助於我們對物質、精神,以及生命的了解。
(參考資料:1.The Message from Water,波動教育社) 2.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2/12/27/19793.html)
|